本文所涉及的場域是五個聯繫緊密的布農族部落,參與成員是這五個部落裡的天主教徒,共100人左右。921大地震之後一個月起,就有一位駐站修女進駐該區,從事社區服務。在頭幾個月裡,居民對於心理復健的服務曾經表示婉拒的態度,六個月後卻透過駐站修女主動邀約筆者前往服務。據稱該區域並無居民罹難,但是建築物損毀、農田破壞、魚池裂開、生計影響頗鉅。喝酒、家庭暴力及因細故爭吵衝突的事件有上升趨勢。在駐站修女協調下,當地的神父決定開放四旬期(復活節前40日)中一個主日,配合宗教節日的意義舉辦活動,以收情緒教育的功用。筆者組成團隊應邀前往,進行單次的團體工作。
Webster(1995)指出當一個社區發生重大災變之後,會經過英雄期、蜜月期、幻滅期、重建期等階段,每一階段都需要心理衛生人員參與社會支持系統當中,尤其在幻滅期最為需要。由於受災居民並不熟悉「案主」的角色,也不願戴上病人的標籤,往往會拒絕心理衛生人員的服務。因此心理衛生工作者需要以有創意的外展精神,進入自然場域,在學校、教堂、民眾家中展開工作。筆者進行服務的社區究竟處於災變後哪一個發展階段雖無法明確斷定,但是其對心理衛生服務的態度前後確實有異。
災難後的心理反應是漫長而複雜的歷程,夾雜著痛苦哀傷也潛在著康復的能量,人們在價值轉換中找尋新的平衡(Giel,1990)。工作團隊在這一天的服務裡,所抱持著的是欣賞其復原力、發掘更多康復潛力之正向態度;此外,對於這個原住民教友的特定族群,特別抱持尊重其文化特色及配合其宗教信仰的原則。在工作方式上決定採用演劇方法,其考量因素為:(1)成員並非志願案主,沒有直接探討自己的意願,可在觀劇當中參與團體,以減少威脅性。(2)成員是原住民,和工作團隊在語言上多少有些隔閡,用演劇的行動方法可增加非語言的溝通管道。
戲劇源自希臘文中dron一字,意為行動完成。劇場裡,有台上的演出者,和台下的觀眾,台上與台下之間有個劇場與現實之間的距離,這距離使得觀劇者可以在不受威脅的情況下,由劇中角色身上看到自己。演出者在角色扮演中也能由自我與所演出的角色之間的距離而有所領悟。戲劇治療者要留意調節距離,以達適度的美感距離(賴秉寰,民87;Landy,1994)。
戲劇治療(drama therapy)是運用演劇方法達到成長與治療目的之方法,是一種團體過程,透過多層譬喻探索及展現成員之間戲劇化的交會(Jenning, 1990)。Emnauh(1994) 認為戲劇治療的團體發展依序分成連續性的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劇場遊戲(dramatic play),包括自發式的玩耍與結構式戲劇遊戲;第二階段是場景工作(scene work),在一個虛構景當中形成角色,在演完之後的討論裡,演出者往往連結了自己的人生經驗,觀眾也聯想到自己的類似經驗;可以實驗自己的多元性面貌,但是與真實生活有相當遠的距離;第三階段是角色扮演(role play),成員已經預備好了演出真實生活中的情況。真實與想像只剩下一線之隔,可在其中安全的探討真實、這也是心理劇和社會劇可以展開的層面;第四階段是演出高峰(culminating enactment) 這是心理劇裡自我探討的顛峰,宣洩的高點;第五層面是戲劇化儀式(dramatic ritual)是透過儀式把演劇的經驗延伸到現實生活去。與Moreno所創的心理劇(psychodrama)相較之下,心理劇著眼於一位主角的故事,戲劇治療則著眼於團體,與現實有更遠的距離、更低的結構、更不明顯的治療企圖、更多儀式化的運用、更多趣味與玩性、更多藝術性表達,而且涵蓋的範圍甚廣。本文的工作應屬於戲劇治療中的第二階段,運用四場演劇帶動團體動力,希望成員由劇中角色裡想到自己及身旁的人。
由於這是筆者第一次為原住民直接服務,工作團隊於前一夜先與駐站修女深度訪談,以獲知村民的共同主題與問題。由於酒是原住民所愛,地震居民失業後酗酒問題更形嚴重。所以第一場安排「酒是我們的好朋友」;又聽說家庭糾紛最為明顯上升,因此有兩場劇採用婚姻家庭之主題,一場是丈夫態度消極不工作,妻子辛苦,兒女失望,劇名為「苦命的阿信」;另一場為先生努力工作仍然賺不到足夠生活費,又遭妻子輕視的挫敗處境,劇名為「我已經盡力了」。第三場原本計畫以原住民之親子衝突為主題,但經過早上在暖身過程中與居民接觸發現,他們的親子問題與原先所編主題不符合,就於午休時臨時改為「台北的少女」以嘲諷都市人的親子壓力,來襯托原住民親子之間健康的一面。
每一場劇均由五位學生組成演劇小組先行演出,然後由筆者導引團體互動,使成員不只當觀眾,也可參與。導引之策略如下:
一、邀請成員上台演出某一角色
例如:「誰可以來演一下阿青,試試如何應付這一群勸酒的朋友?」
二、針對某一劇中角色的處境,詢問成員的看法或可以如何因應的建議
例如:「你們看他這麼難過,有什麼好方法可以教他?」
三、由某位角色扮演者,引發台下觀眾反應
例如太太的扮演者:「你們說,這麼少錢我該怎麼辦?請告訴我。」
四、運用表決法展現內心衝突
例如:「多少人贊成他聽太太的話回家,請舉手,有誰贊成他跟朋友去喝酒,請舉手。」
五、運用上帝景來對劇中主角肯定及疼惜
例如:「你若是上帝,聆聽了這先生的禱告,你會如何回應?」
當天活動全程錄音錄影,用作活動描述之參考;並將過程中台下觀眾的口語反應逐字謄錄,作為分析之用。此外,在活動之後,對於同行的服務團隊成員(包括駐站修女、某基金會執行長、精神醫師、精神科社工人員各一位)進行訪談,訪談問題為有關活動的觀察、檢討與建議。
整個活動分為短講、暖身與演劇三部份,本節列出活動時間表並簡述短講與暖身活動之內容;演劇部份於下一節中描述與分析。
表一 活動時程表
時間 |
段 落 |
內容大要 |
進行方式 |
0920-0945 |
短講一 |
簡介工作人員 四旬期的故事 |
大團體 |
0945-1005 |
暖身一 |
地震之後我們有多棒 |
三人小團體 |
1005-1015 |
短講二 |
情緒辨識─認識喜樂哀懼 |
大團體 |
1015-1045 |
暖身二 |
訴說情緒故事 |
十人小團體 |
1100-1110 |
暖身三 |
歌唱 |
在筆者邀請後,團體成員自發性共同演唱 |
1110-1135 |
演劇一 |
酒是我們的好朋友 |
1.筆者簡介主題 2.協同工作者演出 3.筆者介入 4.邀請成員發表意見或加入演出 5.主題闡釋 |
1135-1205 |
演劇二 |
苦命的阿信 |
|
1310-1340 |
演劇三 |
台北的青少女 |
|
1340-1410 |
演劇四 |
我已經盡力了 |
|
1410-1430 |
短講三 |
由悔改邁向和好 |
筆者做結束語 |
筆者說,四旬期就是在復活節以前的一段痛苦日子,先受一點苦,而後有最大的喜樂。接著筆者闡述主題的意義:「悔改就是做一些事情前,想一想再做;事情做過之後,也想想做得如何?和好就是把一個不很好的狀況改善一些,希望下次可以做得更好些。」
筆者說:921之後的半年後,這裡的環境已經開始復健起來;你們如何辦到的?說說你真實看到可欣賞的人與事,用讚美別人來讚美天主。」三到四人一小組分享。
筆者介紹四種情緒,邀請成員說出什麼事情會讓人有這些情緒?成員很踴躍的與筆者討論。成員提出的項目有:
喜樂:有人來救災、領薪水、打麻將贏的時候、生孩子、幫助人家
憤怒:孩子不乖、沒有錢、別人不合作、老闆欠工錢
哀傷:東西丟掉、跟老公吵架、地震的傷亡
恐懼:地震、想到鬼的時候、生病、要死不活、老婆發脾氣、蛇
筆者將這四種情緒再做闡述之後,將團體成員分為10-12人一圈、請服務人員加入各團體引導分組分享。
筆者問成員有沒有表達不同情緒的歌?成員們在用母語簡短討論後,共同演唱出歡樂的、祈福的歌,及多首母語演唱的宗教歌曲,歌聲優美令人動容。
筆者不禁引用聖經中的文句:「上主如此恩待這個民族」,不是每個民族都這麼會用唱歌來傳達感情,其中有我們的愛、我們的關心、失望和傷心。
四場演劇的編劇意圖及過程敘述如下。第一、二、四場演劇的成員反應逐字記錄分析出幾種類別,並舉例陳述。第三場劇,沒有作出逐字記錄但做簡單敘述於後。
述說喝酒的好處與壞處,跟酒做更好的朋友,在團體中討論如何在尊重族群文化的前提下能夠適量喝酒、如何避免大量勸酒,並做到「喝出快樂,不要喝出肝硬化」。
一位失意的男子進入場中,述說因為九二一、外勞引進與禁獵,讓他沒有工作,不知如何是好(某一成員很快就認為演員處於酒醉狀態)。「小米酒」、「啤酒」、「米酒」分別進入場中,蠱惑男子喝酒,以自誇的方式述說喝酒的好處與壞處(扮演酒的演員誇張的肢體動作與語言表現引起成員很大的觀賞興趣,頻頻有笑聲傳出)。
男子的妻子出現了,懇求他不要喝酒、與她分攤煩悶心情,但男子不肯;妻子向成員求助,最後請成員一起與她唱聖母經,祈求聖母幫助。在歌聲中,男子從酒醉中醒來。但馬上又有鄰人們邀請這對夫妻去吃飯飲酒,主角陷入和鄰居交友及遠離酒類的兩難。
1. 成員展現內心衝突
成員甲:喝酒會頭痛,不喝酒會心痛
筆者:要懂得去拒絕,OK,我們表決一下,贊成他去喝酒還是不去
成員丁:(插話)去喝酒
演員夫:我還是顧朋友好了(眾人喧笑)
2.成員在台下給主角作出建議
成員乙:少喝多一點
成員丙:要懂得去拒絕
成員戊:酒少喝一點,待會還要開車回家
修女A:酒會傷身的,不要喝太多
成員己:回去了,孩子在等你
3.設出場景,成員提出因應方針
場景:已經開始喝酒時,如何離席回家避免喝醉?
成員庚:去上廁所
成員辛:打電話給家人報平安
成員壬:打電話給老婆叫他來帶我走
成員癸:當場吐,馬上回家
成員子:找一些別的理由,今天到此為此,改天找一個別的方式聚聚,不一定要喝酒
成員丑:可以救自己啊。就說我要先走
成員寅:說我有事先走了,再買一箱啤酒給他們,請他們喝個痛快!
讓成員同時體會經歷當家庭中只有妻子努力工作時,夫、妻與子女三方的多樣心情,並學習如何困境中保持良好品質的溝通
小孩上學去、妻子邀請丈夫一起去作零工,丈夫不允,妻子要丈夫自己中午熱飯菜後,自行上工。小孩放學後,發現爸爸又在家沒去工作很不以為然;不理會爸爸要他們倒水的請求,逕自寫作業。而太太下工回家,還帶了椰子水給先生,詢問小孩是否有先洗米、泡髒衣服,小孩都沒有作。太太沒有責怪家人,擔起所有的工作。向團體成員詢問太太要做什麼事,成員很熱烈的告訴太太要洗米、煮飯、洗衣服、掃地等等。姊姊要爸爸去幫忙,但爸爸說媽媽應付得過來,姊弟相互說長大要幫媽媽的忙。媽媽忙過後要大家去吃飯,說著說著就昏倒了,小孩趕快去扶媽媽。
1.成員體會角色心情
筆者:作阿信感覺怎樣?
成員甲(女):很辛苦、很辛苦
成員乙(女):很無奈
成員丙(女):要擔起家裡所有的事情
成員丁(女):好累
成員癸(女):家是我們共同的,所以要努力賺錢是大家一起賺
筆者:阿信的先生體會跟感受是什麼?
成員戊(男):蘋果是女生拿給我們吃的,所以女生現在要補足
成員己(男):因為我是主人
成員庚(女):比較沒有男人的自尊,我是作大事情的,我在這裡懷才不遇
成員辛(男):我本來就很懶
成員壬(男):我要當阿信,我在看戲的時候很想一腳踹過去,踹先生
筆者:.我們來聽聽阿信的兒女的聲音
成員子(女):我心裡會蠻難過的,我又不敢講,因為他是我爸爸,所以我盡量支持我媽媽
筆者:心裡面有怎樣的難過,女兒?
成員子(女):我覺得以後長大要好好照顧媽媽,因為媽媽很辛苦,而且爸爸怎樣我們是不敢講只能放在心裡,自己以後要爭氣點
成員子(女):對爸爸也要很尊敬,只是說對媽媽會比較多
成員丑(男):如果我是兒子的話,我會認為說,生在這個家庭,爸爸這樣子真的很討厭(輕笑兩聲),很不幸有這種的父親。
2.成員對問題的看法
成員辰(女):老婆太能幹了,又被公司解雇,當然不好受
成員未(男):情場失意,老婆好,也會在外面再有,因為太溫柔了
成員申(女):老公是想當大老闆,可是老婆不支持他
成員戌(男):因為所有的事情都是老婆在作啊
筆者:事情都被老婆作光了,那男人的感覺是什麼?
成員亥(女):有壓迫感
成員A(男):不舒服
成員B(男):沒面子
成員C(男):沒有男人的尊嚴
3.成員作不同的溝通的建議
筆者:假定先生是完全一樣的,太太能有不一樣的溝通?
成員F(女):太太不要洗衣服煮飯,我看他在家就會自己洗衣服。阿信少做一點事情。
成員G(男):我的建議是祈禱,因為有些人怎麼勸都沒辦法,只有主可以改變他。
成員H(男):有錢要帶他出國玩玩。
成員I(女):建議阿信找機會和先生溝通,看先生在事業上或哪方面有什麼問題,我們家庭成員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協助?
4.邀請台下成員參與演出,嘗試不同溝通方法
筆者:只有男人才知道如何跟男人溝通,請這位先生來當阿信,教教女人如何跟丈夫溝通。(眾人鼓掌)
成員I(男性):老公(非常撒嬌的聲音)
演員夫:什麼事啦!(很不耐煩)
成員I:我看你最近好像很難過
演員夫:你去忙你的,不要來煩我(眾人大笑)
成員I:人家是關心你,關心你才要跟你溝通,你最近到底怎麼搞的?
演員夫:我的心事講出來你又懂嗎?
成員I:就是要聊天,要講講你有什麼心事,那我這個當老婆的是不是有地方冒犯你的,你不理我、對我這麼冷淡,像這樣日子怎麼過下去呢?(堅決地)我跟你離婚了!(演員夫與眾人大笑)
筆者:又撒嬌又軟硬兼施,願意坐下來談一談嗎?;讓我們看看另外的法子
成員I:(溫柔)老公,你到底是什麼問題,這樣搞得家庭都不和睦了,你看看孩子都不諒解你了,我這麼累你都沒有感覺。
筆者:女人也可以教男人如何成長,請一位女性扮演先生,阿信還是原來的阿信。(成員用原住民話語協調,沒有人願意出來扮演,筆者改用直接詢問成員方式)
成員J(女):辛苦了
演員妻:覺得被關心
演員夫:先休息一下
成員K(男):我愛你
成員L(男):對不起,我最近沒有什麼心情工作
懶妻勤夫的家庭溝通,作為演劇二的翻版以及演劇二所整理出來的六個例句的練習,並伺機藉用上帝景將上帝對人的關愛與接納融入日常生活中。不同的溝通方式的實地練習。
跋扈的太太等在家中,嫌家裡髒自己卻不做事。下工剛領了一千元工資的先生,靦腆的將薪水交給太太,太太一面嫌棄先生錢賺得少很丟臉,一面要先生去做飯。不顧家計困難,又挑食物、又要先生先去買小米酒回來,不給先生錢,卻要先生到處去借。太太等不及慢吞吞的先生就先去打麻將了。留下先生一人。先生不知如何面對婚姻,便向天主禱告。
1.在上帝景中的反應
筆者邀請成員站在椅子上扮演天主,當他聆聽到先生內心的禱告時,會如何回應,在回應中可以看出兩性對於維持婚姻的差異性:
成員甲(男):我可以應許你的承諾、應許你的要求,但是如果她一個禮拜還不回來,我就接她回天國。
成員乙(男):嗯,因為這個婚姻是你自己所選擇的,我還是要祝福你;但是你們試了還是沒有辦法溝通的話,我建議你們再換。
成員丙(女):孩子啊,我知道你很痛苦的,這是我給你的考驗,你要忍耐,要經過我所給你的考驗。
修女甲:孩子啊,其實你已經很努力,你做得很多,我覺得你還是有機會跟你的妻子作一些努力與溝通,我相信你可以辦得到的,因為過去這麼多年你都可以走過來,我相信你還是有很好的方式可以跟她作一些溝通,我祝福你。(眾人鼓掌)
成員丙(女):我還是會保護你。
修女甲:孩子,你所作的一切我都看得到,你已經盡力了,而你現在所賺的並不是很多,但是你對這個家庭有很大的責任感,你並沒有出去花錢喝酒,反而照顧這個家庭,我會特別祝福你與你的家庭。至於你跟你太太的互動,雖是在我的祝福下結合的,但是你也可以試著去幫助她成長,當她不對家庭負責時,你是否也可以考慮幫助她。
修女甲:你曾經表達過你的無奈、你的收入雖少但是你仍為這個家庭付出?可以跟她共同的承擔,你願意跟她做這樣的表達嗎?
先生:我想我很願意,但是我不知道怎麼做
修女甲:可以說說你的困難嗎?
先生:我覺得她根本就瞧不起我,不把我的話當一回事。
修女甲:在和她溝通時,你最害怕的是
先生:我很害怕她情緒很高張、大吼大叫
修女甲:你會害怕太太離家嗎?
先生:我不希望家庭破裂,不要造成孩子的陰影
修女甲:我看到你在維持整個家庭的核心,你願不願意幫助你的太太也成為家庭的核心?
先生:如果有辦法,我當然願意。有時候我會希望神父或修女常來我家,或許他們的觀念,我太太比較能接受。我講的話她不太能接受
修女甲:如果你相信天主無所不在,我願意在你跟她溝通的時候與你同在,她要對這個家有責任。這也是我當初允諾這個婚姻的理由。
先生:阿們
2.不同的溝通
工作者重新扮演角色,由太太先做改變;筆者詢問團體成員觀察到太太的改變有哪些(體貼、安慰、撒嬌、語氣圓潤、嘴巴甜、話比較多、接受先生微薄的薪水、錢留給先生),以及先生的不同(臉部比較有表情、有自尊、較多表達),再詢問協同工作者在角色中的感受。
最後筆者引用上午演劇二所整理出來的五個溝通原則與成員分享:
安慰:辛苦了,您先休息一下
抱歉:對不起!我最近心情不好
謙卑:是不是我有什麼不對?
撒嬌:老公,……..
表達:我很累、我很辛苦
讓原住民朋友瞭解都市父母對青少年的要求,並讚賞他們的和諧生活。
少女穿著可愛、吃零食,被媽媽要求要端莊,隨即談起她的成績與未來生涯規劃。父母兩人都極力說服女兒要作他們所要求的事情,要維護父母的顏面、又擔心女兒在外面不安全,卻沒有理會女兒的想法和心情。三方形成三角拉鋸關係,好想快樂自由的女兒卻被雙親在後面緊緊拉住,無法自由發展。
多位成員都表示原住民的小孩很幸福,社區也安全,父母希望孩子長大之後健康平安、有愛心就好,不要學壞,尊重小孩不同的想法;原住民小孩可以安心的到鄰人家吃飯,在小店賒帳,父母晚上回來再付錢。他們在說這些話時,臉上充滿了驕傲。
一、在避靜活動開始之前,觀察員問了十幾位老人家他們是如何看待避靜這件事,老人家們都表示就是來避靜,不是來上課,是教友應盡的義務。
二、中午休息時間,訪問的四位原住民朋友認為,上課的東西是他們所需要的,有興趣聽;過去沒有這種形式的避靜。
三、有一位到平地居住過的男性原民對於此種上課方式非常喜歡,他告訴其他同伴說:「平地很多這樣的活動,用很輕鬆的方式而可以學到東西」。
四、團體成員由早上約120人到下午變成約90人,是因為天氣陰了,媽媽要回家收衣服、或是要回去帶小孩。
五、在團體過程中,許多成員都很專注,踴躍回答;觀察員認為,團體成員與工作者一起走完整個活動過程。
六、一位女士說今天是她第一次這麼公開說話,他們用歌聲表達十分自在,說話則很害羞。
七、在演男人不工作的戲劇時,有些男人的表情有點窘,看得出來他們有點被碰到、被面質到。
八、神父在早上對於活動的觀感,只是說:「很好啊,你們關心我們」,下午結束時則說:「難得他們喜歡,沒有跑光。原來參加別組的老人們也跑過去參加。」神父希望原住民朋友有更多成長,可以學習平地的東西,不會跟不上別人的腳步。
筆者將幾位服務團隊成員在訪談中的意見,綜合如下:
1.他們真的樂天知命,有擔心、有傷心,卻怨言不多。
2.男性的挫折與壓力比女性大得多,特別是經濟壓力、養家責任。
3.女性仍可在撫育下一代中有成就感,也比較容易找到低技術性的工作,男性卻不容易找到新的成就感來源。
4.男性即使努力,也爭不過這個環境,似乎有很深的一種悲哀,因為他們找不到戰場,勇士也沒用了。要去推動他們努力打拼並沒有意義,可能還是目前的樂天知命態度較好。
5.基督信仰是他們生活的重心,也是渡過災變的重大支持。
6.用戲謔的方式來說話似乎也是他們的一種因應之道。
7.對子女的期望的表達上,異口同聲的希望孩子健康就好,再有點愛心,與平地人不同。
8.原住民女性似乎沒有面子問題,那是都市女性的問題。
9.成年父子或母女兩人同在一個團體並不多見,這次有好幾對。
二、對於團體設計的建議:
1.架構是好的,修女在前一晚提供了很好的故事線。
2.活動進行順暢。
3.在剛開始由教堂轉入集會場所之時的暖身不夠。
4.在情緒辨識活動中,建議先不要區分四種,先介紹兩個對立情緒,之後再分化出四種,會比較容易體會。
1.活動開始之前,工作者可以多去和住民聊聊以打破陌生感,不要太專注在編劇。
2.居民安排了一位原住民主持人,但不知我們的活動規劃,應該先有聯繫,讓他能更有效的鼓勵成員更加投入。
3.原住民朋友對筆者及服務團隊者不熟悉,活動之前應讓群眾獲知工作人員名字。
4.原住民很喜歡叫對方的名字,工作者應該鄭重介紹自己,下次可製作工作人員名牌。
5.工作者沒有足夠融入群眾中,大家都專注在台上。下次協同工作者要在團體中擔任催化的角色,協助成員更投入。
6.有些成員有參與演劇的天份,下次或許可以給他們時間與故事大綱讓他們排演與演出。
921大地震拉近了筆者與原住民的距離,在一次服務的機會裡,以尊重原住民文化、配合其宗教信仰的態度,運用演劇治療的方法,以符合生活現況的主題演出戲劇,藉以引發成員在一個安全的距離之外,看到有關的人際互動狀況,投射自己的心情,並在對劇中人建議及上台參與演出時,學到不同的因應之道與溝通方法。筆者在此經驗之後,深信上述態度及方法在災區、或原住民社區服務時,是一種可行的方式。至於這樣的活動是否給原住民帶來改變?則因未做探討而不能得知,亦為本文之缺失。
王行、鄭玉英(民82)心靈舞台:心理劇的本土經驗。張老師出版社。
賴秉寰(民87)劇場與日常生活表演中的看與被看—從角色與心理距離來探討。國立藝術學院戲劇學系碩士論文
Landy, R.J.(1994).Drama Therapy:Concept,Theories and Practices.Charles C.
Thomas Pub.[戲劇治療] 李百麟等譯,(民87)台北:心理出版社。
Jennings, S. (1987). Drama therapy: Theory and practice for teachers
and clinicians. London and New York : Routledge.
Emunah, R. (1994). Acting for real: Drama therapy process, technique,
and performance. New York : Brunner/Mazel Publishers.
Webster, S.A.(1995).Disaster and disaster aids. In R.L.Edwartds et al (eds.) Encyclopedia
of Social Work.. Washington: NASW Press.
Giel, R. (1990). Psychosocial process in disast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19(1) ,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