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篇】

危機事件的教育契機

政治大學心理學系 鍾思嘉


那一夜,天搖地動。許多人從熟睡中驚醒,包括父母和孩子。
孩子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從父母驚慌的反應中看到了害怕和恐懼,也學會了對地震的害怕和恐懼。

害怕和恐懼是人生無可避免的經驗,而重要的是我們從其中學習到什麼。過去有人幸運地一輩子未曾遭遇到任何大危機或挫折,但今日我們都碰到百年罕見的大地震,是不幸,是幸。不幸的是我們必須從慘痛的災難事件中承受教訓,幸的是我們也可以從這經驗學習到寶貴的功課,那就是危機教育。雖然我們期盼不再有如此的災難,也希望我們的孩子不要碰到,但是誰又能預知未來呢?如果我們能好好掌握這個教育的契機,相信我們和我們的孩子不僅能更有危機預防和處理的能力,而且超越災難事件學習到更多的安身立命之道。
如果這次大地震,你和你家人未有任何傷害,除當存感恩之心和對受難者關懷之外,讓我們從「不幸之大幸」中幫助我們的孩子免於傷害和逃避災難。學習須及早,就從此刻開始吧!

自我教育和教育孩子
無論是地震時和事後你的表現如何,請不要在意,因為我們都一樣,我們都沒有經驗。即使覺得自己表現得不好,也無需慚愧不自在或擔心孩子對自己失去敬愛。重要的是,在回顧和省思中的自我教育,進而教育孩子,應為積極樂觀的成長和進步之。表中列出一些參考的狀況和建議,父母們可以舉一反三地與孩子討論以創造更多的智慧和信心。
總之,無論此次大地震對你和孩子造成何種影響,或者家中物品毀損程度,我們都在學習適應,進而超越苦難。當然,我們不可能回復到大地震前的心境,因為我們歷經了一次嚴重危機事件,也從中學習到寶貴的經驗,雖然代價太大。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有勇氣和信心去面對未來,讓教育的意義得以彰顯,不是嗎?

情境和反應 自我教育 教育孩子
地震時
恐懼、害怕、呼喊、哭泣、驚慌失惜、應變知能不足
  1. 承認和面對自己的情緒反應和知能不足。
  2. 了解當時的反應是正常的,無須慚愧或自責,亦不必擔心嚇著孩子或造成錯誤示範。
  3. 蒐集與閱讀相關的知識和資訊。
  4. 進行家庭應變之準備。
  1. 引導孩子說出心中的感受,請孩子畫圖或遊戲方式不失為好方法之一。
  2. 坦誠地與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但不是說抱歉的話。
  3. 與孩子商討,一起蒐集地震相關知識和資訊,並討論家中應變措施和物品準備。
  4. 對孩子的問題,不急於提出答案,把問題拋回,以培養孩子創造力和反應能力。對於孩子的想法勿下價值判斷,最後綜合可行的方法做結論。
  5. 勿採取嚴厲告誡或過度保護的言語和行動。
  6. 有機會和時間,可提出其他危機事件的討論。
地震後
媒體報導
  1. 體察自己人飢己飢、人溺己溺之心。
  2. 同理受難者處境,肯定救援者努力。
  3. 減少憂慮,對家園重建有信心,對來抱持樂觀。
  4. 考量自己能力,出一份賑災愛心。
  1. 留心孩子反應,傾聽他們心中感受。
  2. 在孩子面前不掩飾自己的難受心情和想法,與孩子分享。
  3. 與孩子討論災難實況及賑災工作,並表達樂觀和信心。
  4. 表達關心和同理,不過分強調悲天憫人之心。
  5. 提供出錢或出力的良好示範,並鼓勵孩子盡其心力助人。
未來
生活作息
  1. 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同於前。
  2. 檢視生活作息受到影響和因應方式。
  3. 研究自己工作和孩子上學的安全措施。
  4. 清理家中毀損物品,檢查房屋狀況。
  1. 如學校建築未遭到損毀,讓孩子正常上學。
  2. 如學校遭到損毀,保持冷靜,並遵照學校防護措施或安排孩子寄讀事宜。
  3. 勿過分強調節衣縮食,尤其切忌以受難者之苦責怪孩子浪費。
  4. 如孩子受到驚嚇或做惡夢,採取睡前安撫或睡時觀察及拍撫。陪孩子睡覺乃暫時的不得已措施。
  5. 勿採取嚴厲告誡或過度保護的言語和行動。
  6. 鼓勵孩子參與家事,協助清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