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篇】

他們需要同理與接納

政大心理學系 鍾思嘉


在這次921大地震中,台灣全區都受到驚嚇。雖然大多數人未遭逢家毀人亡的悲劇,但是我們的周遭,不論是親近的親友或不相識的受難同胞,他們正處於極大的傷痛中。當我們付出關心和伸出援手之際,必須先了解他們的感受及需要,才能幫助他們慢慢地走出災難後的陰霾。

了解傷痛者的心理反應
一般而言,大多數人災難後創傷的心靈需要二至三年才慢慢平復,但也有的人的痛楚可能要更長的時間。以下描述傷痛者的反應是正常自然的經歷,最需要同理和接納。

一、悲傷
.這是最常見的感覺和情緒,尤其親人有傷亡時。
.大多數人會以大聲嚎哭或不斷啜泣來宣洩或抒解。
.少數人以冷漠無表情來表達。

二、害怕
.害怕災難會再發生,且對自己或親人造成傷害。
.害怕孤獨、親人離開。
.害怕自己會崩潰或失控。

三、焦慮
.從輕微的沒有安全感到強烈的恐慌,程度不一。
.感到人生無常和生命有限。
.因親人去世有活不下去的感覺。

四、無助感
.常與焦慮的感覺伴隨。
.感到自己能力有限,不能及時使親人免於傷亡。
.怨恨自己或他人的無能。

五、孤獨
.覺得世界末日到來或一切轉眼成空。
.自我封閉,足不出戶。

六、內疚
.對自己獨活而親人去世感到愧疚。
.埋怨自己疏忽或幻想代替親人而死。
.懊悔對死者生前不夠好。

七、憤怒
.對無法阻止災難發生感到挫折。
.遷怒造成事件的一切可能對象,如政府單位、營造廠商。
.怨恨世界不公平、老天沒眼等。

八、羞愧
.因在情感上依賴去世的親人而覺得自己沒有用。
.覺得自己在災難時或災難後的表現不夠好。

九、思念
.這是傷痛過程較常見的反應,一種愛的失落感。
.對死亡親人的懷念常有如針扎心版般的感受。

十、希望
.這是結束傷痛的轉機。
.對未來有新的計畫或期待將來過得更好等。

了解傷痛者的生理反應
傷痛者的身體會出現一些異常反應,有的可以表達,有的無法描述。在災難事件好幾個月後仍然持續出現,可能會造成危險或意外。常見的反應有:
.疲勞、睡不著覺或做惡夢。
.心智上困惑,如失去記憶、注意力無法集中。
.頭昏眼花、心悸、身體發抖。
.呼吸困難、喉嚨或胸口似窒息般難受。
.反胃、拉肚子。
.肌肉因緊張而酸痛,如頭、頸、背等疼痛。
.子宮痙攣、月經週期反常、性趣轉變。

給予真誠的關懷與協助
傷痛者確實需要別人情感的撫慰和支持,但不是一昧地以「節哀順變」或「多保重」的方式和言語來表示,那只會阻塞他們情緒的出口。如果自覺詞窮言拙,不如靜默地陪伴一旁,有時比有聲更有安撫之功能。以下建議供參考:
.傾聽他的經歷,接納他可能有的心理反應。
.引導他多表達心中的傷痛,包容不斷的哭泣。
.留意他的行為,過度活動或突然停止一切活動都可能產生意外。
.鼓勵他多休息和進食,若提供的關心和協助遭拒絕不要以為意。
.有時他想一個人獨處靜一會兒,尊重他的選擇,但得過一會兒去探視一下。
.身體如有不適的情況,協助及早送醫。
.如有心理問題,轉介到專業的心理諮商、治療機構、或者立刻代為聯繫。
.可轉介的心理諮商、治療機構:

除了國內各大學心理、輔導、社工學系師生已主動至災區各醫院和收容單位進行服務工作外,中國輔導學會成立心理復建諮詢專線:北區:台灣師大學生輔導中心(電話:02-23940794);中區:彰化師大社區諮商中心(電話04-7289258)。此外,台北市政府成立安心專線服務(電話:02-27201234轉707),請多利用。

需要專業協助的時刻
當發現傷痛者上述的心理或生理反應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或反應激烈,這表示他需要專業的醫生或心理諮商、治療的幫助,以下一些徵兆供參考:
1.持續一個月以上感到麻木、空洞、無法表達適當的情感;或必須不停地做事或活動以忘掉感覺。
2.持續做惡夢和難以入眠。
3.沒有人或團體分享情感。
4.與他人的關係變得很壞。
5.發生意外。
6.災難後抽煙、喝酒或服藥情形增加。
7.工作表現差或對工作感到痛苦。
8.周遭的人常受責難或感到難以相處。
9.對照顧孩子或家事顯得身心交瘁。
10.性能力發生問題。

給傷痛者的建議

  1. 盡量把自己的感覺表達出來,不要覺得難為情。
  2. 接受別人的關心和協助,多與親友聯繫。
  3. 腦海中一再重現災難經過是正常的,不妨多與人分享這段經驗。
  4. 創傷需要時間來癒合,不要期望痛苦的記憶很快消失。
  5. 對家人、朋友和同事坦誠地說出自己的需要。
  6. 找時間多休息,盡量保持睡眠充足、飲食正常。
  7. 意外常發生在重大壓力之後,因此多注意安全,如駕車、家中瓦斯和電器的使用等得小心。
  8. 嘗試逐漸恢復往常的生活作息。
  9. 留意孩子的反應,引導孩子有機會表達內心感受,表達方式包括畫圖和玩遊戲,並與孩子彼此分享彼此的悲傷或思念。
  10. 鼓勵孩子上學或安排孩子寄讀,讓他們多參與學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