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重建人員的生活事件與工作適應之研究

僑光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講師 鄧文賢


第一章      前言

 

九二一集集大地震造成南投縣及台中縣嚴重受創,全台死亡及失蹤人數約2,500人,受傷人數逾12,000人,房屋全倒及半倒近107,000戶,財產損失約新台幣3,412億元(江澤予,2000)。台灣居民畢生難忘共同經歷此一最慘痛的災害意外事件,尤其災區第一現場家園毀損、倒塌的滿目瘡痍及親人罹難或受傷的衝擊與壓力,讓全台灣同胞共同陷入創傷的陰影中。政府及民間團體亦史無前例地全力投入相當的人力、物力及財力,積極參與救災及重建的行列。

災後重建工程是一艱鉅及複雜的再造工程,周詳的防災計劃與救災程序可以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在災變管理週期可分為四個階段(周月清等,2000):(1)準備計劃期目的在將生命死亡減到最低,此階段的工作包括訓練、演習、警報系統的處理等等。(2)緊急救援階段指回應計劃期(Response Plans),工作包括緊急救援、疏散、道路清除、食物與避難場所的供應、醫療協助、危機諮詢與處遇、協助災區農產品在市面上的供應等等:此階段一般而言不會超過二至三週,尤其是針對地震的緊急救援。(3)重建計劃期(Recovery Plans--是屬於中長期災後處理,工作包括恢復必要的基礎建設,如公共事務、醫院、社區功能的恢復、及其他生活需要的服務、生活回復正常等;這個重建階段有可能會長達好幾年。(4)預防期(Mitigation--是指在災後發生前及重建階段為了減少長期危機的各種預防性活動及方案,包括重新安置災民到非地震斷層區或洪水區、加強建築物的法規、減少災民損失的各種建設等等。

震災帶來民眾生命、身體及財產蒙受重大損失,影響民生至鉅。在救災及安置工作告一段落後,進入了長期的災後重建工作。政府除了頒布緊急命令,並成立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組織外,整個災後重建體系在兼顧「災區重建」和「城鄉再造」,以重造一個活力、安全、永續的新家園為主要目標。災後重建工作千頭萬緒,政府的財力及人力畢竟有限,如何妥善、迅速及正確地推動災區的重建工作,必須充分結合民間的力量與資源,才能在最短時間內將災區復原重建工作做好。

地震以來,許多民間團體共同參與重建行列。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秉持著耶穌基督「愛人如己」之精神,成立16個家園再造工作室積極參與災區的重建工作。其中南投、埔里、中寮、國姓、名間、竹山、水里等工作室也接受南投縣政府委辦,成為社區家庭支援中心。這16個家園再造工作室於八十九年十二月起開始正常運作,每一工作室設置工作委員會及全職社工員一至三人,結合政府力量與各級政府積極合作,並與民間社福、社工機構結盟,全力以家庭事工為主的社區發展方式,透過對居民關懷及復原服務,與災區政府及社區領袖建立親密夥伴關係,帶動社區家園再造之願景。過去七個月來,共逾60位工作人員,每日在災區各處提供個案輔導、社區組織與發展、特定族群之專案相關服務。

災區重建過程裡,工作人員協同居民共同面對多元且複雜的問題層面,包括生活重建、社區重建、重建貸款、國宅申購、原地起厝、以地易地、地籍地權、稅賦權益、老殘孤兒監護、賠償訴訟、農地利用與公地放領等等。重建工作人員因居民各式各樣的問題需求,其工作所面對的壓力,勢必與其他非重建區有所差異。因此,本研究乃針對所屬16個家園再造工作室及社區家庭支援中心之工作人員,就其生理狀況、工作狀況、情緒狀況及人際關係等方面之適應情形,及環境因素帶來生活改變事件而引起的壓力概況,進行定期且長程的了解與留意其變化,作為人員在職訓練、提升服務品質與安排相關激勵士氣之活動的參考依據,以確保工作人員之身心能保持在最適狀態中,減少因長時間的重建工作壓力所帶來對個人及其家庭的影響。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在震災重建過程中,重建工作者雖不如在緊急救援階段時的壓力,而長時間在仍是渾沌的重建區面對各式各樣的人事物,其生理的疲憊一樣會帶來煩躁,壓力承受度變差,作決定時猶豫不決,更是影響工作效率。災區重建者可能更添挫折感,更無自信,在生理與心理雙重壓力之下,使得重建工作者可能成為心理狀態較脆弱而易受創的另類高危險群。

Figley2000)針對越戰退伍軍人之研究中,提出「間接受創(secondary traumatization)」的觀點,認為其他與受創者有親密接觸或關係者,可能會經驗到相當的情緒沮喪,其本身會成為間接的受創者。所以重建工作者除了本身在重建過程中承受許多心理壓力,其家人可能也會因為彼此的連結、一同生活,而經歷相似的心理歷程(黃介良,1999);再加上重建者在生活及態度上會有大的改變,對家庭生活將造成許多不利的影響。所以重建者的可能創傷不只對其本身的生活造成困擾,也會對其家庭生活、人際關係或社會適應,引起許多問題。

地震的大災難對個人而言是一極端的壓力源,它不僅帶來自然環境的改變,對重建工作者而言更是面對諸多的改變,包括工作職業生涯、生活習慣、與重要他人之關係等的改變。本研究欲了解震災後,重建工作人員其生理、工作、情緒、人際關係等方面之適應及生活壓力的狀況。在參考相關文獻後,針對工作者之生理狀況、工作狀況、情緒狀況、人際關係等四方面之現況滿意的評量,來反映其在工作及生活上的壓力情形。

任何生活中之改變,都會破壞個人原本平衡的生活,形成一種壓力的來源。投入災區重建的工作者,因工作及生活的外在環境改變,而引起不同型態的壓力。本研究嘗試運用生活事件法來測量工作人員的壓力,以Holmes & Rahe1967)的「社會再適應量表」,其中包括四十三項正、負面重大的生活事件(「生活改變的單位」life change units--LCU),來評量重建工作者在過去半年內所經歷的生活變動事件總和之壓力強度。根據Insel & Roth1985)研究發現,個人遭受生活改變事件的總分數高於300的人會有最高度的健康危機,有百分之八十的機會生病;若分數介於150300的人在二年內會有50%的機會發生嚴重的健康變化;若分數低於150的人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機會會發生嚴重的健康變化。

適應是人在與環境互動中為達身心平衡或心理健康的歷程,在適應的實際評量上以問卷調查法的使用最為普遍。根據有關的研究,最常用來評量適應的指標有人格特質、適應問題、行為特徵及心理症狀等四類(賴保禎等,199991-99)。除了前述指標,另有以生活滿意度、日常生活為指標來評量適應。在綜合有關研究及災區重建之實際需要,評量災區重建工作者之相關適應,研究者採取生活與工作相關之滿意度作為評量適應之重要指標。

目前國內關於工作人員壓力之研究以從事專業之工作為多(逾60篇),關於工作滿意之研究逾60篇,在適應議題方面之研究以「生活適應」主題居多(逾60篇),而身心適應、工作適應、情緒適應及人際適應等方面均只二至三篇,關於天然災害重建工作人員之相關滿意與適應之研究則乏善可陳,有待相關工作人員及學者專家深入探討。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研究架構

根據研究目的、研究問題及相關文獻整理,提出本研究之架構如下:

 

基本資料

工作滿意

與適應

1.生理狀況

2.工作狀況

3.情緒狀況

4.人際關係

 
1.性別

2.年齡

3.教育概況

4.畢業科系

5.目前職務

6.縣市別

 

生活事件

43

 

二、研究問題與假設

本研究欲了解震災後,重建工作人員其生理狀況、工作狀況、情緒狀況、人際關係等方面現況滿意的評量、生活事件經歷情形,並探討個人因素對重建工作的工作適應的影響。依據上述研究架構,提出下列研究假設:

(一)瞭解災區重建工作者之工作適應情形

1.1      災區重建工作者之生理狀況適應情形

1.2      災區重建工作者之工作狀況適應情形

1.3      災區重建工作者之情緒生理狀況適應情形

1.4      災區重建工作者之人際關係適應情形

(二)瞭解地震後六個月內生活事件及壓力來源

(三)個人因素對工作者工作適應有顯著的影響

3.1 性別、年齡因素對工作者工作適應具有影響性

3.2 教育概況、畢業科系對工作者工作適應具有影響性

3.3 目前職務、工作地縣市別對工作者工作適應具有影響性

三、樣本設計與資料蒐集

本研究係依探索性的調查研究,採問卷調查方式,針對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所屬重建區之16個家園再造工作室所有工作人員約50名,自民國891月起,每隔三個月調查一次,即14710月,另外生活事件「社會再適應量表」則每半年測量一次,即17月進行。

四、測量工具

依據本研究之參考文獻與研究架構,研究之問卷調查表採社會再適應量表,及研究者所設計之工作滿意與適應量表。茲說明如下:

(一)社會再適應量表:採Holmes & Rahe1967)的「社會再適應量表」,共四十三項,包括正、負面重大的生活事件(「生活改變的單位」life change units--LCU),其中每一個生活改變的事件給予特定的分數,所有生活改變事件的平均值分數加總一起後,即代表受試者在特定時間內的壓力值。

(二)工作滿意與適應量表:此量表係參考相關生活適應量表而編製成一份適合重建工作人員之工作滿意與適應量表,包括生理狀況(6題)、工作狀況(8題)、情緒狀況(5題)及人際關係(6題),共25題。採六點量表形式,由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所得分數愈高表示該部份之適應滿意度愈好。量表之信度考驗如下:生理狀況部分α值為 .8068、工作狀況部分α值為 .7007、情緒狀況α值為 .7998及人際關係α值為 .6721

五、資料分析方法

本研究所收集之資料採用SPSS 9.0 for Windows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樣本之基本資料、生活事件量表以個數及百分比顯示;工作滿意與適應以個數及百分比顯示,並以平均數及t檢定分析;個人基本資料與工作適應以平均數、t檢定及積差與等級相關分析;生活經歷事件與工作適應則以相關分析。

 

第四章 基本資料分析

 

一、樣本之基本特性

本研究結果如表1所示,男性17人(53.1%),女性15人(46.9%),共33人為有效樣本。在年齡方面,最小為25歲,最大為56歲,平均為35.4歲,年齡分佈以壯年人(35-44歲)最多14人(42.4%)。工作人員之教育概況以大學及研究所程度佔六成居多。畢業科系以社工相關科系14人最多。而目前職務方面,工作人員及督導人員近各佔一半。

二、生活經歷分析

受訪之工作人員其壓力的來源,與生活的改變息息相關。根據「社會再適應量表」之累加事件指數顯示,如表2中重建工作人員的生活改變值,最大值為499,最小值為50,平均為244,其中近半數工作者所產生的壓力值介於200300之間,所呈現的排行前十項壓力來源分別是:生活狀態的改變、休閒活動的改變、重新適應事業、工作責任改變、睡眠習慣的改變、住處改變、社交生活的改變、個人習慣的改變、更換工作部門、財務狀況改變。其中前八項是逾半數之工作者所共同經歷的生活事件。由此看出,震災不僅帶來外在環境的改變,造成人們生活的改變,也衝擊了工作職業生涯,值得密切留意其後續之影響。

 

1 救災重建人員的基本資料次數分配 (N=33)

                次數(%)                              次數(%)

單位所屬縣市                             教育概況  

  南投縣市          21(65.6)                國中                1( 3.1)

  台中縣            11(34.4)                高中職              8(25.0)

                                           專科                4(12.5)

工作室名稱                                 大學               10(31.3)

  南中寮             5(16.1)                研究所              9(28.1)

  北中寮             2( 6.5)              

  集集               3( 9.7)               畢業科系

  名間               4(12.9)                社工相關           14(42.4)

  水里               1( 3.2)                非社工相關           9(27.3)

  埔里               2( 6.5)                未填答              10(30.3)

  南投               1( 3.2)                

  鹿谷               1( 3.2)               目前職務 

  國姓               1( 3.2)                 督導人員           15(48.4)

  新社               3( 9.7)                 工作人員           14(45.2)

  石岡               2( 6.5)                 其他                2( 6.5)

  霧峰               2( 6.5)                

  大里               3( 9.7)               通勤狀況 

  東勢               1( 3.2)                 住在工作地         10(33.3)

                                           每日通勤往返        5(16.7)

年齡                                       不定期往返         11(36.7)

  20-24              1( 3.2)                 週末往返            4(13.3)

  25-29              6(19.4)

  30-34              4(12.9)              性別

  35-39              7(22.6)                                 17(53.1)

  40-44              7(22.6)                                 15(46.9)

  45-49              3( 9.7)               

  50以上            3( 9.7)                

 

 


2 救災重建人員的十大生活經歷分析 (N=33)

 事件項目                   人數(%)    

1.生活狀態的改變             27 (81.8)                     最小值:50

2.休閒活動的改變             25 (75.8)                     最大值:499

3.重新適應事業               24 (72.7)                     平均值:244

4.工作責任改變               23 (69.7)                   200以下:10 (30.3%)

5.睡眠習慣的改變             23 (69.7)                    201-30015 (45.5%)

6.住處改變                   21 (63.6)                   301以上:8 (24.2%)

7.社交生活的改變             21 (63.6)

8.個人習慣的改變             17 (51.5)

9.更換工作部門               15 (45.5)

10.財務狀況改變              14 (42.4)

 

 

第五章 工作適應

 

一、四種工作現況滿意

由表3看出災區重建工作人員投入重建工作後,在個人之生理狀況、工作狀況、情緒狀況及人際關係四方面,大致呈較高比例的滿意度,其中「工作上有許多訓練機會及成長」、「與災區居民關係良好」、及「工作能實現自我理想」三項之滿意度最高。然在「休閒生活」、「運動的質與量」、「睡眠品質」、「與朋友的關係」、「與家人的關係」等五項之滿意度較不理想。表4t檢定更清楚顯示,「運動的質與量」、「睡眠品質」、「與朋友的關係」、「與家人的關係」等四項之適應未必良好,「休閒生活」項目適應尚可,「營養汲取」項目適應良好,其餘項目則適應相當良好。以上資料顯示出,生理狀況及人際關係之適應是重建人員亟需面對思考的課題,尤其在休閒與運動方面值得工作人員重視及有計劃地安排,以保障自己的身心狀態能維持在最佳狀態中。

 

3 投入重建工作後,個人適應狀況之次數分配 (一月份)

               

非常同意

同意

稍微同意

稍不同意

不同意

非常

不同意

 

 

次數(%)

次數(%)

次數(%)

次數(%)

次數(%)

次數(%)

平均數

 

一、生理狀況

 

A1

身體方面覺得很健康

3

(9.1)

17

(51.5)

6

(18.2)

5

(15.2)

2

(6.1)

0

(0.0)

4.42

 

A2

對營養汲取均衡覺得滿意

5

(15.2)

14

(42.4)

4

(12.1)

5

(15.2)

2

(6.1)

0

(0.0)

4.27

 

A3

運動的質與量足夠

2

(6.1)

5

(15.2)

8

(24.2)

8

(24.2)

10

(30.3)

0

(0.0)

3.42

 

A4

對休閒生活沒有影響

2

(6.1)

4

(12.1)

3

(9.1)

11

(33.3)

10

(30.3)

3

(9.1)

3.03

 

A5

睡眠品質很好

1

(3.0)

12

(36.4)

6

(18.2)

8

(24.2)

3

(9.1)

3

(9.1)

3.73

 

二、工作狀況

B1

薪資所得與工作量相較滿意

4

(15.4)

12

(46.2)

6

(23.1)

1

(3.8)

2

(7.7)

1

(3.8)

4.46

 

B2

能自我實現

11

(36.7)

13

(43.3)

4

(13.3)

0

(0.0)

1

(3.3)

1

(3.3)

5.00

 

B3

有許多訓練機會及成長

12

(36.4)

13

(39.4)

6

(18.2)

2

(6.1)

0

(0.0)

0

(0.0)

5.06

 

B4

面對困難有充分協助

8

(24.2)

9

(27.3)

10

(30.3)

4

(12.1)

1

(3.0)

1

(3.0)

4.48

 

B5

清楚知道工作方法

6

(18.8)

11

(34.4)

10

(31.3)

3

(9.4)

1

(3.3)

1

(3.3)

4.47

 

B6

能忍受工作與生活環境不便

6

(18.2)

21

(63.6)

5

(15.2)

1

(3.3)

0

(0.0)

0

(0.0)

4.97

 

B7

工作之行政溝通與協調良好

2

(6.1)

15

(45.5)

13

(39.4)

2

(6.1)

0

(0.0)

1

(3.0)

4.42

 

三、情緒狀況

C1

面對困難與壓力能處理得宜

5

(15.2)

18

(54.5)

7

(21.2)

2

(6.1)

1

(3.0)

0

(0.0)

4.73

 

C2

在工作低潮時知從何獲協助

7

(21.2)

16

(48.5)

9

(27.3)

0

(0.0)

1

(3.0)

0

(0.0)

4.85

 

C3

與主管討論面對緊張工作關係

5

(15.6)

18

(56.3)

5

(15.6)

3

(9.4)

1

(3 1)

0

(0.0)

4.72

 

C4

忍受長時間工作

7

(21.2)

13

(39.4)

8

(24.2)

5

(15.2)

0

(0.0)

0

(0.0)

4.67

 

四、人際關係

D1

與工作夥伴的團隊關係愉快

9

(27.3)

16

(48.5)

5

(15.2)

3

(9.1)

0

(0.0)

0

(0.0)

4.94

 

D2

與家人的關係更親密

3

(9.4)

9

(28.1)

7

(21.9)

7

(21.9)

6

(18.8)

0

(0.0)

3.88

 

D3

與朋友的關係保持不錯

3

(9 4)

7

(21.9)

11

(34.4)

4

(12.5)

7

(21.9)

0

(0.0)

3.84

 

D4

與災區居民關係不錯

9

(29.0)

16

(51.6)

4

(21.9)

2

(6.5)

6

(18.8)

0

(0.0)

5.03

 

D5

與災區其他機關建立關係

4

(12.9)

17

(54.8)

7

(22.6)

3

(9.7)

0

(0.0)

0

(0.0)

4.71

 

 

4 投入重建工作後,個人適應狀況之t檢定

               

 

 

 

 

平均數

 t檢定

 

 

一、生理狀況

 

A1

身體方面覺得很健康

4.42

5.002

***

 

A2

對營養汲取均衡覺得滿意

4.27

3.339

**

 

A3

運動的質與量足夠

3.42

-0.348

 

A4

對休閒生活沒有影響

3.03

-1.988

*

 

A5

睡眠品質很好

3.73

0.949

 

二、工作狀況

B1

薪資所得與工作量相較滿意

4.46

3.854

***

 

B2

能自我實現

5.00

6.996

***

 

B3

有許多訓練機會及成長

5.06

9.969

***

 

B4

面對困難有充分協助

4.48

4.515

***

 

B5

清楚知道工作方法

4.47

4.601

***

 

B6

能忍受工作與生活環境不便

4.97

12.344

***

 

B7

工作之行政溝通與協調良好

4.42

5.670

***

 

 

三、情緒狀況

C1

面對困難與壓力能處理得宜

4.73

7.741

***

 

C2

在工作低潮時知從何獲協助

4.85

8.900

***

 

C3

與主管討論面對緊張工作關係

4.72

7.194

***

 

C4

忍受長時間工作

4.67

6.773

***

 

四、人際關係

D1

與工作夥伴的團隊關係愉快

4.94

9.195

***

 

D2

與家人的關係更親密

3.88

1.646

 

D3

與朋友的關係保持不錯

3.84

1.528

 

D4

與災區居民關係不錯

5.03

10.205

***

 

D5

與災區其他機關建立關係

4.71

8.170

***

 

註:1) 顯著水準及適應情形 *** p <.001適應相當良好

                           ** p <.01 適應良好

                            * p <.05 適應尚可 

                           未達顯著 適應未必良好

 

 

 

二、個人基本資料與工作適應

重建工作者之生理、工作、情緒、人際等適應,因其個人基本特性而有所差異。本研究僅列出達統計差異水準之項目作說明。

(一)工作地與工作適應

不同工作地的工作人員是否在工作之滿意適應上有否差別?由表5顯示,工作人員在與主管討論面對緊張之工作關係上,南投縣之工作人員之平均滿意度稍低於台中縣之工作人員,且t值達顯著差異。這與南投縣之工作繁重性與複雜性或許有某種程度關聯。

 

 

 

 

 

 

 

 

5 救災重建人員的基本資料工作地縣市別與個人適應之變異數分析 (N=33)

                                           縣市別

                               台中縣          南投縣

                               平均數          平均數          t

 


C3與主管討論面對緊張工作關係    4.82            4.65           2.67*

 


註:1) 顯著水準    * p <.05   ** p <.01   *** p <.001

    2) 適應滿意  1非常不同意  2不同意  3稍微不同意  4稍微同意  5同意  6非常同意

 

(二)性別與工作適應

兩性對於投入重建工作的適應情形,從表6看出女性在「薪資所得與工作量之相較下」對薪資感到滿意者較男性為高,且達差異性顯著水準。反映出男性對在災區重建工作之待遇仍有若干差距,此現象值得人事主管單位留意。

 

 6 救災重建人員的基本資料性別與個人適應之變異數分析 (N=33)

                                          性別

                                            

                             平均數          平均數          t

B1所得薪資與工作量相較滿意   4.00             5.00           2.46*

 


註:1) 顯著水準    * p <.05   ** p <.01   *** p <.001

    2)適應滿意  1非常不同意  2不同意  3稍微不同意  4稍微同意  5同意  6非常同意

 

(三)年齡與工作適應

在年齡方面,表7反映出40歲以上之工作人員投入重建工作後,對於「運動的質與量」、「與家人關係的親密度」之滿意度均高於其他年輕工作者,而「對整體人際關係」之滿意度則較其他年齡層工作者來得低。3039歲者「對整體人際關係」之滿意度較其他年齡層高,但「與家人關係的親密度」之滿意度則較其他年齡層工作者來得低。低於30歲的青壯年在「運動的質與量」上滿意度較低,對身心保健的期望較高。顯示不同年齡層對「運動」、「人際關係」兩方面之滿意程度有所差別。

 

7 救災重建人員的基本資料年齡與個人適應之變異數分析 (N=33)

                                      年齡

                             20-29   30-39   40歲以上      

                             平均數    平均數     平均數     F

A3運動的質與量足夠           2.86       2.91       4.07       4.40*

D2與家人關係更親密           3.43       3.36       4.50       3.38*

A整體人際關係適應           12.86      14.73      10.69       5.10*

註:1)顯著水準    * p <.05   ** p <.01   *** p <.001

    2)適應滿意  1非常不同意  2不同意  3稍微不同意  4稍微同意  5同意  6非常同意  

 

(四)畢業科系與工作適應

過去所就讀科系對投入重建工作亦有不同程度之幫助。社工相關科系背景的工作人員對於工作方法及方向的把握,較非社工相關科系者來得理想,因此,徵召更多社工相關背景之工作者加入重建行列,凸顯其重要意義與價值。

 

 

 

 

 

8 救災重建人員的基本資料畢業科系與個人適應之變異數分析 (N=33)

                                      畢業科系

                           社工相關科系  非社工相關科系

                             平均數        平均數         t

B5清楚知道工作方法             5.00          4.11         2.43*

 


註:1)顯著水準    * p <.05   ** p <.01   *** p <.001

    2)適應滿意  1非常不同意  2不同意  3稍微不同意  4稍微同意  5同意  6非常同意

   

(五)目前職務與工作適應

不同職務之工作人員對於「薪資所得」、「工作方法」兩項之滿意度亦有所差別。工作人員在所得薪資與工作量相較之滿意度較督導人員高,而督導人員則在工作方法之瞭解與掌握上較優於工作人員。對於督導人員薪資待遇之調整、工作人員工作方法之提升兩議題,值得相關主管之關切與重視。

 

9 救災重建人員的基本資料目前職務與個人適應之變異數分析 (N=33)

                                      目前職務

                            工作人員      督導人員

                             平均數        平均數         t

B1所得薪資與工作量相較滿意     5.07          3.64         3.22**

B5清楚知道工作方法             4.24          4.73         3.10**

註:1)顯著水準    * p <.05   ** p <.01   *** p <.001

     2)適應滿意  1非常不同意  2不同意  3稍微不同意  4稍微同意  5同意  6非常同意

 

(六)基本資料與工作適應之相關分析

本研究列出個人基本特性與生理、工作、情緒及人際等適應之間,相關達統計顯著之部分。由表10可看出,不同基本資料的重建工作人員的工作滿意與適應不同。性別與覺得身體健康、工作有許多訓練機會及成長、工作之行政溝通與協調良好、面對困難與壓力能處理得宜有顯著相關,即女性工作者面對工作之運作及身體之滿意及適應較男性為佳。年齡則與運動的質和量足夠、與家人的關係更親密、與朋友的關係保持不錯有顯著相關,即年齡愈大,工作者認為運動的質和量足夠、與家人及朋友的關係保持更親密。畢業科系與清楚知道工作方法有顯著相關,即社工相關科系之工作者較清楚知道工作方法。教育程度亦與主管討論面對緊張工作關係有顯著相關,即教育程度較低者與主管討論處理緊張工作關係較為理想。在目前職務方面,則與薪資所得和工作量相較滿意有顯著相關,即工作人員較督導人員滿意目前的薪資所得。

 

10 救災重建人員的基本資料、工作現況與個人適應之相關分析 (N=33)

       自變項                      性別    年齡    科系    教育   目前職務              

依變項                            r     r     r     r     r                 

A1:身體方面覺得很健康            -.350*

A3:運動的質與量足夠                      .477**

B1:薪資所得與工作量相較滿意                                       -.461*

B3:工作有許多訓練機會及成長      -.422*

B5:清楚知道工作方法                              .375*

B7:工作之行政溝通與協調良好      -.365*                                        

C1:面對困難與壓力能處理得宜      -.359*

C3:與主管討論面對緊張工作關係                            -.386*

D2:與家人的關係更親密                   .407**

D3:與朋友的關係保持不錯                 .458**

   

   性別:女0, 1                   年齡:29歲以下 1, 30-39 2, 40歲以上 3    

    科系:非社工相關0, 社工相關1     教育:專科及以下0, 大學 1, 研究所 2

    職務:工作人員0, 督導人員1       

 

三、生活經歷與工作適應

重建工作者所遭遇的重大生活事件,與其工作各方面之適應有所關聯。本研究整理受訪者在43項生活事件,與生理、工作、情緒、人際等適應達顯著相關之部份作說明。從表11可看出工作人員在不同生活事件經歷下,與其工作滿意及適應有顯著相關。個人受傷或生病而住院,與人際關係之滿意度有顯著正相關。失業與工作滿意度有顯著正相關。更換工作部門,與情緒適應之滿意度有顯著負相關。個人習慣的改變,與工作滿意度有顯著負相關。與上司明顯爭執,與生理狀況滿意度有顯著正相關。宗教活動的改變,與情緒適應之滿意度有顯著負相關。休假一星期以上,與工作滿意度有顯著正相關。

從上述的分析中,我們可發現:失業、休假一星期以上與工作滿意度有顯著正相關;個人習慣的改變,與工作滿意度則呈顯著負相關。更換工作部門、宗教活動的改變,與情緒適應之滿意度有顯著負相關。

 

11 救災重建人員的生活經歷與適應之相關分析 (N=33)

        依變項                 生理狀況     工作狀況     情緒狀況     人際關係

                               適應情形     適應情形     適應情形     適應情形

自變項                          r          r          r          r

lcu6:個人受傷或生病而住院                                               .604*

lcu8:失業                                    .699*

lcu17:更換工作部門                                        -.546*

lcu26:個人習慣的改變                        -.699*

lcu27:與上司明顯爭執           .526*

lcu31:宗教活動的改變                                      -.654*

lcu35:休假一星期以上                         .699*

 


四、不同月份工作滿意與適應之差異比較

本研究為進一步了解投入災區重建之工作人員,其身心變化及工作適應情形,嘗試在工作者投入重建工作一段時間後,每隔三個月針對生理、工作、情緒、人際等方面之滿意與適應情形進行調查。第一次調查於工作者投入重建區工作滿三個月(891月)進行,第二次於工作滿六個月(894月)實施,其中並針對17位同一工作者進行配對之差異性檢定,瞭解適應狀況之變化差異。

    在首次之調查結果顯示,工作人員對於「休閒生活」、「運動的質與量」兩項之滿意度稍低外,其餘各項目之滿意度皆呈現適應良好之現象。然事隔三個月後,同一工作者在滿意與適應上已有顯著的變化,除了「與工作夥伴的團隊關係」一項進步外,其餘各項之滿意平均值皆差於第一次之水準,尤其在「休閒生活」、「運動的質與量」、「睡眠品質」、「與朋友的關係」、「身體健康」、「與家人的關係」等項之滿意度均低於平均值3.5之水準下。

    經過配對之差異性檢定發現,工作人員在「薪資所得與工作量之差距」及「運動的質與量」兩項,呈現顯著的滿意差距大與適應較不良的現象,在「身體健康」、「與家人關係」、「面對困難與壓力之處理得宜」三項適應不佳,在「忍受工作與生活環境之不便」一項適應稍差。

前列六項滿意度差距顯著、適應較不理想之項目,含括生理、安全及社會性之需求,值得進一步深入了解實際情形,並探尋對工作人員身心所產生的可能反應。同時,協助工作人員運用相關的壓力管理策略,如調整生活及工作環境、改變生活型態、運用放鬆訓練技巧等,以緩解其身心壓力。

 

 

 

 

 

12  投入重建工作後,一月份與四月份之個人適應狀況平均數及差異值

               

一月份

四月份

 

 

 

 

 

 

平均數

平均數

差異值

t

 

 

 

 

一、生理狀況

 

A1

身體方面覺得很健康

 

4.42

 

3.33

-1.09

 

-3.781

**

 

 

 

 

 

A2

對營養汲取均衡覺得滿意

 

4.27

 

3.59

-0.68

 

-2.200

 

 

 

 

 

 

A3

運動的質與量足夠

 

3.42

 

2.12

-1.30

 

-4.440

***

 

 

 

 

 

A4

對休閒生活沒有影響

 

3.03

 

2.09

-0.94

 

-2.072

 

 

 

 

 

 

A5

睡眠品質很好

 

3.73

 

2.81

-0.92

 

-1.936

 

 

 

 

 

 

二、工作狀況

 

B1

薪資所得與工作量相較滿意

 

4.46

 

3.85

-0.61

 

-4.583

***

 

 

 

 

 

B2

工作能自我實現

 

5.00

 

4.48

-0.52

 

-1.464

 

 

 

 

 

 

B3

工作有許多訓練機會及成長

 

5.06

 

4.88

-0.18

 

-0.523

 

 

 

 

 

 

B4

面對困難有充分協助

 

4.48

 

3.64

-0.84

 

-1.890

 

 

 

 

 

 

B5

清楚知道工作方法

 

4.47

 

4.18

-0.29

 

-0.222

 

 

 

 

 

 

B6

能忍受工作與生活環境不便

 

4.97

 

4.55

-0.42

 

-2.746

*

 

 

 

 

 

B7

工作之行政溝通與協調良好

 

4.42

 

3.82

-0.60

 

-1.890

 

 

 

 

 

 

B8

考慮長期留在工作室工作

4.70

4.58

-0.12

 

-2.590

*

 

 

 

 

 

三、情緒狀況

 

C1

面對困難與壓力能處理得宜

 

4.73

 

4.09

-0.64

 

-3.347

**

 

 

 

 

 

C2

在工作低潮時知從何獲協助

 

4.85

 

4.33

-0.52

 

-1.319

 

 

 

 

 

 

C3

與主管討論面對緊張工作關係

 

4.72

 

4.21

-0.51

 

-1.344

 

 

 

 

 

 

C4

忍受長時間工作

 

4.67

 

4.22

-0.45

 

-1.646

 

 

 

 

 

 

四、人際關係

 

D1

與工作夥伴的團隊關係愉快

 

4.94

 

5.00

+0.06

 

0.506

 

 

 

 

 

 

D2

與家人的關係更親密

 

3.88

 

3.44

-0.44

 

-3.429

**

 

 

 

 

 

D3

與朋友的關係保持不錯

 

3.84

 

3.29

-0.55

 

-1.781

 

 

 

 

 

 

D4

與災區居民關係不錯

 

5.03

 

4.88

-0.15

 

0.000

 

 

 

 

 

 

D5

與災區其他機關建立關係

 

4.71

 

4.55

-0.16

 

-1.431

 

 

 

 

 

 

註:1)適應滿意  1非常不同意  2不同意  3稍微不同意  4稍微同意  5同意  6非常同意

    2)差異值:四月份與一月份兩次之平均數的相減差異

    3)顯著水準及適應情形  *** p <.001適應較不良  ** p <.01 適應不好  * p <.05 適應稍差

                           未達顯著 適應佳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震災之重建工作千頭萬緒,參與重建工作者其辛勞是可預見的。本研究針對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所屬十六個工作室之工作人員,進行工作相關之滿意度評量,以了解其投入重建工作後身心、工作及人際各方面之適應情形。綜合工作者之實際反映,本研究獲得以下三個重要結論:

一、重建工作人員之壓力主要來源,包括生活狀態、休閒活動、重新適應事業、工作責任、睡眠習慣、住處、社交生活、個人習慣、更換工作部門、財務狀況等改變。不僅對個人身心及生活產生諸多的變遷,更衝擊其工作職業生涯,值得密切留意其後續之影響。

二、生理及人際關係方面之適應是工作人員適應較差的部份,尤其生理狀況出現適應不良的現象。針對工作人員之休閒生活、運動、睡眠品質、與朋友及家人關係等項,是重建工作人員及相關主管單位最亟需面對與思考的課題。

三、工作人員除了對工作夥伴團隊關係正向滿意外,其餘各項均呈負面評價,尤其在薪資所得、運動、身體健康、與家人關係、壓力情緒處理、忍受工作及生活之不便等,呈現適應上顯著退步之差異。此現象將直接衝擊重建工作成效,有待進一步深入了解、追蹤及解決。

經由上述研究結果及發現,研究者提出下列七點建議,供有關人員及相關主管單位之參考。

一、重建工作者需持續被激勵,包括精神及物質各方面,以提升工作者士氣。

二、教導並協助工作者做好壓力管理,並經由各種方法強化其壓力調適之能力。

三、工作者之生理、情緒、工作、人際各方面之適應,有待長期持續之觀察與關切。

四、加強工作者之工作業務督導,協助其掌握適宜之工作方向,增進其工作績效。

五、考慮增聘工作人員,並執行每月定期輪休制度,以緩解工作者之工作量及身心之調適。

六、透過定期之在職教育及喘息計劃服務,給予工作者各項必要之支持與鼓勵。

七、工作人員之薪給有重新檢討之必要,工作人員之薪資應比照提列偏遠地區工作津貼,另督導人員之專業加給可考慮較現行水準加倍提高。


 

參考書目:

 

王慶福(1988)。適應評估量表(成人、青少年、兒童三種版本)之信度、效度研究。中華民國心理衛生學刊,41),57-74

中央通訊社民意調查部(2000)。九二一災後重建區民意調查。「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http://921.sinica.edu.tw/

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2000)。救助月刊,創刊號,3

林益厚(1999)。開創生機,重建家園。http://www.rdec.gov.tw/921_rebuilt/1106.htm

周月清、王增勇、陶蕃瀛(2000)。九二一地震社會工作者災變服務之角色與功能。國科會研究計畫。

陳宇嘉(1999)。談危機處理震災過程。論文發表於「社區重建與志工訓練研討會」,34-35頁。台中:東海大學。

曹愛蘭、王增勇(1999)。南投縣九二一災後社會福利重建工作報告。論文發表於「社區重建與志工訓練研討會」,30-32頁。台中:東海大學。

黃介良(1999)。關於創傷後遺症。輔導季刊,(35365-67

詹中原(1999)。災後重建體系的組織計畫及法制。http://www.rdec.gov.tw/921_rebuilt/1106.htm

劉曉虹(1999)。間接受創。http://adm.cgmh.com.tw/intr/intr2/c3360/PTSD-edu4.htm

賴保禎等(1999)。健康心理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謝志誠(2000)。921災後重建Q&A。台北: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

Figley. (2000). 間接受創。http://adm.cgmh.com.tw/intr/intr2/c3360/PTSD-edu4.htm

Holmes, T. H., & Rahe, R. H. 1967. The 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11, 21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