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一災後師生身心反應與輔導需求

彰化師大輔諮系副教授 林清文


壹、           緒論

 

921集集大地震,全台灣的人民不論身處台灣何處,都能感受到這次芮氏7.3的強烈地震。尤其是位處震央和車籠埔斷層帶上的南投集集、埔里、草屯、霧峰、大里,太平、新社、東勢、石岡,甚至走山的雲林草嶺,望眼所及,不是斷垣殘壁便是一片黃土,震後的痕跡深刻地烙印在這片土地上。家垣頹敗,同胞傷亡,情何以堪!

為提供九二一大地震受災地區學校師生災後心理復健,整合國內相關輔導機構與人員,教育部即時提出「教育部九二一大地震災區學校輔導(心理復健)工作計畫」(教育部,民88a),委託國立彰化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蕭文教授,成立「教育部學生輔導支援中心」,由社區心理諮商與潛能發展中心為業務承辦單位(教育部,民88b),並分別於北區委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心輔系金樹人主任教授、南區委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廖鳳池所長,共同推動各項心理復健輔導工作。

教育部學生輔導支援中心第一階段計畫時程自八十八年十月至八十九年六月止,為期九個月。主要的工作目標在於針對受災學校師生災後可能出現的「創傷後壓力疾患」(PTSD),提供立即性與長期性的心理復健與輔導(蕭文,民88)。其中,立即性工作包括針對受災學校與學生,編印單張 / 活頁的心理輔導策略與做法,提供各校導(教)師於班級輔導或個別輔導中實施,並成立二十四小時心理復健輔導諮詢電話以及九二一心理輔導網站。並組織、訓練心理輔導與諮商團隊(小組若干),主動前往受災學校,提供心理諮商與座談服務,協助學校處理傷痛個案;結合「攜手計畫」,協助受災學校遭受創痛個案的生活、情緒與學習上的適應。進而,建立受災學校輔導通報系統(含網路),收集受災學校受創學生之名單,並予建檔,提供立即性的心理復健與輔導,並與醫療單位建立立即性的支援轉介網路,轉介嚴重受創個案。

學生輔導支援的長期性工作則從全面的觀照,就「初級、次級、三級」三種不同層次,提供各級學校師生災後心理復健與輔導工作。提供漸進式的輔導工作。其中,初級輔導計畫包括:(1)編印災後心理復健與輔導工作手冊,發交各校參考使用、(2)主動提供各校災後心理復健講座,協助各校師生面對並了解PTSD、(3)協調民間輔導機構與教育組織,針對受災學校提供必要的教育安置,例如:受災學校學生學習用品之募集、配合攜手計畫進行課業輔導、配合輔導義工進行家訪,提供社區輔導服務。(4)組織中部地區各級學校輔導團,並給予適當之課程訓練,針對災區學校學生進行與生命教育有關之輔導課題。(5)請「張老師」、「生命線」、「家庭教育服務中心」派員接受訓練,俾便提供適當的電話諮商服務;同時亦請配合本計畫,組織「義工團隊」至各校進行心理輔導服務。

次級輔導計畫於針對已出現PTSD症候,以及出現初級情緒不穩定之受災學校之教師與學生,提供下列之輔導與心理復健服務。包括:(1)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社區諮商中心主動提供心理諮商與諮詢之服務。(2)由相關領域之學者專家組織心理諮商輔導小組(若干),主動前往各校提供心理復健與諮商服務(含座談與個別諮商)。(3)結合攜手計畫,由相關輔導學術單位,組成研究生災後心理復健小組,協助受災學校之學生,進行「創傷後支持團體」(受災嚴重地區學校)、身體受殘學生心理復健、哀傷情緒治療等。(4)由相關輔導學術單位,成立災後心理復健小組,提供受災學校之教師進行「創傷後支持團體」,以及哀傷情緒治療等。(5)協同相關單位、組織與機構,建立受創嚴重個案之名冊,進行追蹤輔導。

三級輔導計畫在於針對災後已出現立即性之PTSD危機的個案,提供心理治療服務。包括:(1)主動建立受創個案之名冊,並與追蹤輔導。(2)由彰化師大社區諮商中心協調精神醫療單位,立即給予相關心理治療。(3)協調相關單位進行家訪,並給予適當之教育 / 生活安置。   (4)透過電腦網路及單張傳單,協助各校進行輔導安置與轉介管道。以及其他輔助計畫包括:協助各校組織並訓練輔導義工團體進行同儕輔導,協助同學度過災後創傷期。   由學者專家配合各地學校輔導團,至各校進行心理衛生講座,內容包括:哀傷治療、死亡教育、壓力與焦慮抒解、PTSD症狀處理、生命角色之轉換等。

依據前列立即性及長期性三級復健輔導工作規劃,支援中心推動的實際工作項目包括(教育部,民88):1. 配合攜手計畫,針對災區學校寄讀學生之身心輔導,提供大學生義工團體(配合攜手計畫)訓練課程。 2.以「藝術治療」方式,經由種子教師培訓,再分別進入災區學校,訓練教師並督導教師進行,以達長期災後心理復建工作。3.提供兒童心理創傷與遊戲治療工作坊,協助教師運用遊戲治療方式,協助學童減輕災後引發的心理困擾與生活障礙。4.辦理賑災人員支持團體透過小團體方式,協助解決參予救災人員因救災而引起之心理創傷與生活困擾,進而促進心理健康。5.因應九二一大地震,災區學生就讀台北市各中、小學之輔導需要,設立本教師諮詢(資源)服務中心。6.針對災區學校提供師生有關心理復健講習與個案研討。7.針對災區教師輔導受創學生知能需求,編輯印發心理復健手冊,發送各校,以利教師參考採用。8.針對受災地區學校之需求,分別辦理受災區及非受災區種子輔導員心理輔導講習,以及情緒支持團體訓練、壓力抒解訓練、班級團體輔導實施、特殊個案治療團體等研習。9.針對災後心理受創嚴重個案之心理復健,並協助教師能提供有效之輔導策略,分校、分地辦理個案研討會。10.針對具PTSD症候之教師與學生,提供個別諮商服務及特殊個案心理諮商治療團體。11.成立網站提供輔導資訊網路及24小時心理諮商(詢)專線電話服務。12.成立災後寄讀學生輔導支援中心,針對寄讀學生之相關輔導措施,提供定期督導及相關資訊。13.辦理學術研討會,結合全國對災後心力復健之經驗,建立未來危機因應之模式,並整理教育當局所提供之災變問題解決模式。

災變發生之初,許多受災者仍必須為救災、吃飯、睡覺和家人的安全操勞,而堅強挺著;實際的身心傷害診斷可能需要更長一點的時間。其後陸續出現的反應包括:害怕、無助、悲傷、持續的罪惡感、羞愧、丟臉、生氣、憤怒、回憶、失望、期待;身體的反應會有疲累、失眠、作噩夢、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心悸、發抖、呼吸困難、喉嚨及胸部感覺塞住、噁心、肩腰疼痛、腹痛等(吳英璋,民88;鄧博仁,民88 )。依據精神醫學統計診斷手冊第四版(DSM-IV)列述,當事人在經歷創傷或經歷災變後之第三週至第四週,有可能在個人之認知、生理、情緒與行為等方面造成影響,臨床上被稱之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何長珠,民88;Scott, & Strandling, 1992)。

自九二一大地震以來,學生輔導支援中心即陸續應多數學校要求,為教師和學生提供立即的輔導支援服務。為實際了解受災學校師生出現身心反應的現況,及其輔導支援需求,中心工作人員爰參酌相關文獻,以及災後初期實地訪視受災學校師生之初步發現,編製「災變經驗心理狀態檢核表」二式,以實徵調查受災學校師生的身心症狀反應與輔導支援需求。以建立災後學校師生身心症狀反應實徵資料,並做為規劃後期研習活動與輔導方案之參考。具體言之,本實徵調查研究之目的有三:

一、   了解並分析受災學校師生之身心症狀反應。

二、   了解並分析受災學校師生之輔導支援需求。

三、   參酌研究結果,針對受災學校師生之身心症狀反應與輔導支援需求,提出後續心理復健輔導工作上之參考。

 

壹、   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樣本

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選取南投縣、台中縣、彰化縣與雲林縣受災地區之國小、國中及高中職三級學校班級導師為樣本,分別針對個人現況,填寫「災變經驗心理狀態檢核表」導師適用版,以及班級學生現況填寫「災變經驗心理狀態檢核表」班級適用版。經發出問卷,並考慮各校災變之初,應變為先,諸事繁冗,聯繫不易,而陸續以傳真和電話追蹤問卷。回收問卷經初步整理,刪除作答缺漏嚴重的問卷後,以SPSSPC套裝軟體資料編輯視窗鍵入調查樣本問卷作答資料。計得導師個人部份最大有效樣本數為817人;學生班級部份為812。全體導師樣本之性別及所屬學校地區、校級分佈如表一所示,全體導師樣本所屬學校地區、校級與受損程度如表二所示;學生班級之地區、校級及受損情形如表三所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方式進行實徵資料收集。研究中,用以收集受災學校導師及學生班級災後症狀反應的工具,為研究小組自編之「災變經驗心理狀態檢核表」導師適用版與班級學生適用版二式(如附件一、附件二)。問卷之編製主要依據相關文獻有關災後身心反應的探討以及研究小組在災後初期至受災學校實地訪談之初步發現,問卷編擬完成後並經研究小組會議討論,進行專家效度檢核。問卷內容除填卷說明和基本資料要求外,主要包括災後身心症狀反應和輔導支援需求兩大部份。其中,災後身心症狀反應分為生理、認知、情緒和行為四類共計42項症狀反應;輔導支援需求則包括11項輔導支援及協助項目(班級學生版為十項)。由導師就個人及學生班級現況,分別使用二式問卷勾選作答,全部作答時間約需十分鐘。

三、研究程序

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方式進行實徵資料收集。研究之進行過程主要包括文獻收集、實地訪視與問卷編製,以及取樣調查與分析程序。其中,在參酌「創傷後壓力疾患」(PTSD)主題相關文獻資料(何長珠,民88;吳英璋,民88;鄧博仁,民88; Scott, & Strandling, 1992),並由研究小組實地訪談受災學校師生,完成問卷編擬,並經小組會議討論確認問卷格式內容後,即配合輔導支援中心的業務推展,請各災區國小、國中及高中職學校輔導室轉請導師填寫。工作小組人員並持續以傳真和電話進行問卷追蹤和催收,後續資料分析結果之討論則透過會議進行。

四、資料分析

回收問卷經初步整理,刪除作答缺漏嚴重的問卷,以SPSSPC套裝軟體資料編輯視窗鍵入調查樣本問卷作答資料,並進行資料檔案複核後,即繼續以SPSSPC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其中包括以CROSSTAB進行各類身心症狀反應以及輔導支援需求項目的計次及卡方分析;以及以及計算各類身心症狀反應總量以及輔導支援需求總量,並使用平均數差異檢定和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考驗不同群體導師之間身心症狀反應以及輔導支援需求之差異,以相關係數顯著性檢定,考驗導師心身症狀反應與輔導需求之間的關係。

 

貳、   研究結果與討論

 

一、受災地區學校導師的災後生理、認知、情緒與行為症侯反應

 (一) 學校導師的災後出現的生理、認知、情緒與行為症侯反應

本研究以自編「災變經驗心理狀態檢核表」導師適用版為調查工具,調查受災地區學校導師的災後身心症狀反應,經逐項計算導師災後生理、認知、情緒與行為症侯反應出現人次。及百分比如表四所示。

表四 高中職、國小、國小全體樣本震後症狀反應出現人次、比例分佈表

 

災後症狀反應

人次

百分比

生理症狀反應

失眠或整天想睡

76

10.6%

睡眠時惡夢,甚至被驚醒,半夜易醒

200

27.9%

常有頭昏的感覺

94

13.1%

容易心跳加快

99

13.8%

容易疲倦,有時呼吸困難或窒息感

55

7.7%

會莫名其妙發抖

16

2.2%

容易出汗,或冒冷汗、胃痛、消化不良

29

4.0%

常常想上廁所

33

4.6%

胃口不好、吃不下飯

47

6.5%

口乾、偏頭痛

66

9.2%

總生理症狀反應人次

715

99.6%

認知症狀反應

對自己(人生)的未來感到悲觀

51

7.1%

對親人的不幸感到自責罪惡感

11

1.5%

覺得自己很可憐很不幸

12

1.7%

對於目前的生活感受感覺無能為力

213

29.7%

覺得很少人可以幫助我

29

4.0%

對救災過程充滿憤怒與敵意

18

2.5%

覺得沒有人可以依靠

38

5.3%

總認知症狀反應

372

51.8%

情緒症狀反應

小事情容易激動憤怒

59

8.2%

容易緊張神經緊繃

185

25.8%

會有失落的感覺

110

15.3%

情緒空白冷漠不想去做什麼事

68

9.5%

會出現莫名其妙焦慮的感覺

102

14.2%

沒有理由的出現害怕恐懼

44

6.1%

覺得很沮喪

38

5.3%

容易落淚

36

5.0%

一天之中常有情緒起伏現象

56

7.8%

對很多事情失去興趣

73

10.2%

談到地震會有情緒反應

183

25.5%

總情緒症狀反應

954

132.9%

行為症狀反應

注意力不集中

113

15.7%

逃避上班上學

32

4.5%

不知道為什麼容易與他人起衝突

11

1.5%

時常想罵人

32

4.5%

對聲音光線過度敏感

66

9.2%

不想跟人來往

22

3.1%

不想接受別人的協助

11

1.5%

對事情對學生缺乏耐心

54

7.5%

不想去談論與地震有關的情緒感受

48

6.7%

不能回想起與災變有關的人事物

24

3.3%

不由自主的一再想起地震的情形

144

20.1%

出現依賴他人的行為

34

4.7%

一再想起以前或其他可怕的個人經驗

33

4.6%

想起死去的親友情緒即無法抑制

7

1.0%

總行為症狀反應

631

87.9%

表四顯示,接受調查的受災學校導師出現率超過百分之十的主要身心症狀反應包括:睡眠時惡夢,甚至被驚醒(27.9%)、半夜易醒、容易心跳加快(13.8%)、常有頭昏的感覺(13.1%)等生理症狀反應;對於目前的生活感受感覺無能為力(29.7%)的認知症狀反應;容易緊張(25.8%)、會有失落的感覺(15.3%)、會有莫名其妙焦慮的感覺(14.2%)、談到地震會有情緒反應(25.5%)等情緒症狀反應;以及注意力不集中(15.7%)、不由自主的一再想起地震的情形(20.0%)等行為症狀反應。在後續輔導支援服務中,輔導支援人員宜深入體察受災學校教師實際的身心症狀反應,並尊重受災學校教師的身心症狀反應的個別性(金樹人,民89),以關切教師的身心反應和調適做為輔導支援服務的起點。

(二)男女導師震後各類症狀反應及其差異

為進一步了解男女導師身心症狀反應差異,研究小組繼續分別計算男、女導師之災後生理、認知、情緒與行為症狀反應及卡方考驗,如表五所示;再計算男、女導師四類症狀反應總量,並以平均數差異檢定,檢視各類項身心症狀反應的性別差異,如表五之一所示。


表五  全體男女導師震後症狀反應出現人次分佈及卡方檢定摘要表

災後症狀反應

全體

702

192

510

χ考驗

顯著性

生理症狀反應

失眠或整天想睡

76

14

58

2.71

 

睡眠時惡夢,甚至被驚醒,半夜易醒

200

41

154

5.60

*

常有頭昏的感覺

94

23

68

.22

 

容易心跳加快

99

22

74

1.08

 

容易疲倦,有時呼吸困難或窒息感

55

11

43

1.61

 

會莫名其妙發抖

16

6

9

1.24

 

容易出汗,或冒冷汗、胃痛、消化不良

29

7

20

0.08

 

常常想上廁所

33

6

27

1.45

 

胃口不好、吃不下飯

47

13

33

.022

 

口乾、偏頭痛

66

14

50

1.20

 

總生理症狀反應人次

715

 

 

 

 

認知症狀反應

對自己(人生)的未來感到悲觀

51

12

37

.21

 

對親人的不幸感到自責罪惡感

11

3

7

.04

 

覺得自己很可憐很不幸

12

3

9

.03

 

對於目前的生活感受感覺無能為力

213

59

150

.09

 

覺得很少人可以幫助我

29

11

15

3.06

 

對救災過程充滿憤怒與敵意

18

6

12

.34

 

覺得沒有人可以依靠

38

8

29

.79

 

總認知症狀反應

372

 

 

 

 

情緒症狀反應

小事情容易激動憤怒

59

14

44

.42

 

容易緊張神經緊繃

185

38

143

3.90

*

會有失落的感覺

110

31

75

.18

 

情緒空白冷漠不想去做什麼事

68

14

51

1.37

 

會出現莫名其妙焦慮的感覺

102

25

74

.25

 

沒有理由的出現害怕恐懼

44

7

34

2.57

 

覺得很沮喪

38

4

33

5.70

*

容易落淚

36

3

32

6.52

*

一天之中常有情緒起伏現象

56

9

44

3.34

 

對很多事情失去興趣

73

29

40

8.35

*

談到地震會有情緒反應

183

33

146

9.82

*

總情緒症狀反應

954

 

 

 

 

行為症狀反應

注意力不集中

113

32

75

.35

 

逃避上班上學

32

2

28

6.73

*

不知道為什麼容易與他人起衝突

11

2

7

.27

 

時常想罵人

32

9

22

.01

 

對聲音光線過度敏感

66

21

45

.61

 

不想跟人來往

22

5

17

.24

 

不想接受別人的協助

11

3

8

.03

 

對事情對學生缺乏耐心

54

14

38

.06

 

不想去談論與地震有關的情緒感受

48

13

33

.0.02

 

不能回想起與災變有關的人事物

24

10

12

3.77

 

不由自主的一再想起地震的情形

144

30

111

3.43

 

出現依賴他人的行為

34

1

32

10.28

*

一再想起以前或其他可怕的個人經驗

33

12

20

1.75

 

想起死去的親友情緒即無法抑制

7

3

3

1.57

 

總行為症狀反應

631

 

 

 

 

*分析時採缺失值採逐項刪除法,未填學校名稱者人數列為缺失值刪除,故人數合計略低於最大有效樣本總數。

表五之一各級學校導師震後症狀反應總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表五與表五之一顯示,女性教師明顯比男性教師在災後更多出現睡眠時惡夢,甚至被驚醒,半夜易醒的反應,容易緊張神經緊繃、覺得很沮喪、容易落淚、對很多事情失去興趣、談到地震會有情緒反應、逃避上班上學、出現依賴他人的行為等等的身心症狀反應。整體而言,女性導師在災後生理症狀反應、情緒症狀反應和行為症狀反應出現總量皆明顯高於男性導師,惟在認知症狀反應上兩性並未見明顯差異。兩性身心症狀反應呈現差異的現象,的確是一個相當接近傳統文化中的兩性刻版觀。然而其間的意義卻是值得進一步的思索。在傳統文化中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在危急情境中男性更要扮演「堅強的支柱」,然而,危難當前,血肉軀體豈能不有所感懾;增加個人對身心反應的覺察,並調整男性性別角色偏執,或許更可有助男性的心理適應(蔡永新,民88)。

(三)各級學校導師各類災後症狀反應及其差異

為進一步了解肩負不同教育任務和面對不同層級學生的國小、國中與高中職導師身心症狀反應差異,研究小組繼續分別計算不同校級導師之災後生理、認知、情緒與行為症狀反應及卡方考驗,如表六所示;再計算不同校級導師四類症狀反應總量,並以平均數差異檢定,檢視各類項身心症狀反應的學校校級差異,如表六之一所示。

 

 

 

 

 

 

 

 

 

 

表六  高中職、國小、國小導師災後症狀反應出現人次分佈及卡方檢定摘要表

 

災後症狀反應

國小

國中

高中

χ考驗

顯著性

100

309

39

121

53

80

生理症

狀反應

失眠或整天想睡

8

37

0

15

6

6

.48

 

睡眠時惡夢,甚至被驚醒,半夜易醒

21

95

7

41

13

18

2.1

 

常有頭昏的感覺

10

27

6

24

7

17

13.2*

*

容易心跳加快

8

45

5

21

9

8

1.54

 

容易疲倦,有時呼吸困難或窒息感

9

21

0

17

2

5

2.77

 

會莫名其妙發抖

1

4

3

4

2

1

5.17

 

容易出汗,或冒冷汗、胃痛、消化不良

3

12

2

6

2

2

.43

 

常常想上廁所

3

12

2

14

1

1

13.19

*

胃口不好、吃不下飯

8

22

2

4

3

7

2.04

 

口乾、偏頭痛

11

35

2

11

1

4

7.21

*

總生理症狀反應人次

 

 

 

 

 

 

 

 

認知症

狀反應

對自己(人生)的未來感到悲觀

8

19

3

15

1

3

7.12

*

對親人的不幸感到自責罪惡感

3

3

0

2

0

2

0.92

 

覺得自己很可憐很不幸

1

6

0

3

2

0

0.48

 

對於目前的生活感受感覺無能為力

30

97

10

33

19

20

0.90

 

覺得很少人可以幫助我

7

7

1

4

3

4

.61

 

對救災過程充滿憤怒與敵意

1

6

2

3

3

3

3.28

 

覺得沒有人可以依靠

3

16

3

10

2

3

3.16

 

總認知症狀反應

 

 

 

 

 

 

 

 

情緒症

狀反應

小事情容易激動憤怒

8

25

2

15

4

4

1.83

 

容易緊張神經緊繃

17

93

7

37

14

13

1.96

 

會有失落的感覺

19

44

4

21

8

10

.26

 

情緒空白冷漠不想去做什麼事

9

31

2

12

3

8

.13

 

會出現莫名其妙焦慮的感覺

13

42

4

21

8

11

.63

 

沒有理由的出現害怕恐懼

2

21

2

8

3

5

.98

 

覺得很沮喪

2

14

1

15

1

4

8.54

*

容易落淚

0

24

1

7

2

1

2.84

 

一天之中常有情緒起伏現象

5

23

3

17

1

4

10.51

*

對很多事情失去興趣

21

21

6

12

2

7

1.76

 

談到地震會有情緒反應

17

87

5

36

11

23

.02

 

總情緒症狀反應

 

 

 

 

 

 

 

 

行為症

狀反應

注意力不集中

15

46

6

20

11

9

.46

 

逃避上班上學

1

14

0

10

1

4

3.70

 

不知道為什麼容易與他人起衝突

0

5

1

1

1

1

.29

 

時常想罵人

4

12

3

7

2

3

1.42

 

對聲音光線過度敏感

10

28

3

9

8

8

1.91

 

不想跟人來往

2

8

1

5

2

4

1.55

 

不想接受別人的協助

2

5

0

2

1

1

.05

 

對事情對學生缺乏耐心

9

25

5

9

0

4

3.67

 

不想去談論與地震有關的情緒感受

8

20

0

12

5

1

1.50

 

不能回想起與災變有關的人事物

4

4

3

7

3

1

10.09

*

不由自主的一再想起地震的情形

14

66

5

32

11

13

1.23

 

出現依賴他人的行為

1

22

0

7

0

3

3.11

 

一再想起以前或其他可怕的個人經驗

8

7

3

8

1

5

2.43

 

想起死去的親友情緒即無法抑制

2

3

1

0

0

0

.57

 

總行為症狀反應   

 

 

 

 

 

 

 

 

分析時採缺失值採逐項刪除法,未填學校名稱者列為缺失值刪除,故總數合計略低於最大有效樣本總數。

表六與表六之一顯示,整體而言,不同校級導師在生理、認知、情緒和行為等四類災後症狀反應的總量上並未見明顯差異。惟不同校級的導師在常有頭昏的感覺、常常想上廁所、口乾、偏頭痛、對自己(人生)的未來感到悲觀、覺得很沮喪、一天之中常有情緒起伏現象、不能回想起與災變有關的人事物等反應的出現仍有零星而明顥的差異。不同校級導師的身心症狀反應差異之現象,應可供各師範大學和師範學院在分別提供國小、國中和高中職學校輔導支援服務之參考。

(四)不同受災程度學校導師各類災後症狀反應及其差異

天災無情,在台灣每一個角落的人都感受到921地震的毀滅性力量和傷害,而因住家或學校所在位置之不同,師生所受到的傷害程度亦有不同。一般而言,震災對個人可能造成的身心傷害大致可分為四級,1.一般情緒性反應、2.災後創傷症候群、3.合併失落悲傷反應、4.身體受殘。而對學校實體環境也有不同程度的破壞和損傷。本研究將學校受損程度分為:沒有影響、輕微影響、部分嚴重和非常嚴重等四個等級。為進一步了解不同受損程度學校導師身心症狀反應差異,研究小組繼續分別計算不同受損等級學校導師之災後生理、認知、情緒與行為症狀反應及卡方考驗,如表七所示;再計算不同受損等級學校導師四類症狀反應總量,並以平均數差異檢定,檢視各類項身心症狀反應的學校差異,如表七之一所示。


表七  不同受災程度學校導師震後症狀反應出現人次分佈及卡方檢定摘要表

 

災後症狀反應

沒影響

輕影響

部份嚴重

很嚴重

合計

χ考驗

顯著性

生理症

狀反應

失眠或整天想睡

3

18

39

10

70

.42

 

睡眠時惡夢,甚至被驚醒,半夜易醒

9

46

102

33

190

3.17

 

常有頭昏的感覺

1

25

49

15

90

2.42

 

容易心跳加快

4

12

55

22

93

15.53

*

容易疲倦,有時呼吸困難或窒息感

0

7

34

11

52

9.92

*

會莫名其妙發抖

0

4

7

4

15

2.12

 

容易出汗,或冒冷汗、胃痛、消化不良

0

5

17

4

26

2.75

 

常常想上廁所

2

5

17

9

33

6.05

 

胃口不好、吃不下飯

3

14

16

12

45

8.00

*

口乾、偏頭痛

3

12

31

17

63

9.09

*

總生理症狀反應人次

14

93

203

69

379

 

 

認知症

狀反應

對自己(人生)的未來感到悲觀

3

9

26

8

46

2.54

 

對親人的不幸感到自責罪惡感

0

5

2

1

8

4.80

 

覺得自己很可憐很不幸

0

3

4

4

11

4.41

 

對於目前的生活感受感覺無能為力

5

43

115

41

204

13.25

*

覺得很少人可以幫助我

0

5

14

7

26

4.46

 

對救災過程充滿憤怒與敵意

0

4

7

7

18

8.68

 

覺得沒有人可以依靠

2

6

20

10

38

5.90

 

總認知症狀反應

10

56

143

53

262

 

 

情緒症

狀反應

小事情容易激動憤怒

2

11

29

16

58

8.85

*

容易緊張神經緊繃

1

47

99

29

176

8.18

*

會有失落的感覺

4

20

58

25

107

10.32

*

情緒空白冷漠不想去做什麼事

0

12

37

13

62

7.01

 

會出現莫名其妙焦慮的感覺

1

22

50

22

95

8.39

*

沒有理由的出現害怕恐懼

3

10

19

8

40

2.48

 

覺得很沮喪

0

3

26

8

37

10.77

*

容易落淚

1

1

22

11

35

16.03

*

一天之中常有情緒起伏現象

2

12

26

13

53

4.31

 

對很多事情失去興趣

1

14

39

15

69

5.62

 

談到地震會有情緒反應

6

51

86

37

180

6.33

 

總情緒症狀反應

14

108

222

78

422

 

 

行為症

狀反應

注意力不集中

2

22

65

18

107

6.17

 

逃避上班上學

0

3

16

11

30

14.85

*

不知道為什麼容易與他人起衝突

0

3

5

1

9

.54

 

時常想罵人

2

3

18

9

32

8.70

*

對聲音光線過度敏感

1

18

30

16

65

6.07

 

不想跟人來往

0

4

11

5

20

2.70

 

不想接受別人的協助

0

3

7

2

12

0.64

 

對事情對學生缺乏耐心

2

11

26

13

52

4.90

 

不想去談論與地震有關的情緒感受

2

10

27

6

45

1.31

 

不能回想起與災變有關的人事物

1

6

13

2

22

0.75

 

不由自主的一再想起地震的情形

4

33

79

24

140

3.13

 

出現依賴他人的行為

1

7

17

7

32

1.64

 

一再想起以前或其他可怕的個人經驗

1

8

15

7

31

1.48

 

想起死去的親友情緒即無法抑制

0

3

1

1

5

3.05

 

總行為症狀反應

12

86

182

67

347

 

 

    資料分析時採缺失值採逐項刪除法,未填學校受損程度者略為缺失資料刪除,故人數合計略低於最大有效樣本人數。

 

    表七與表七之一顯示,不同受損程度學校導師在生理、認知、情緒和行為等四類災後症狀反應總量的確存在明顯差異。整體而言,學校受損程度愈嚴重其導師的災後身心症侯反應總量亦愈高,尤其是在:容易心跳加快、容易疲倦,有時呼吸困難或窒息感、胃口不好、吃不下飯、口乾、偏頭痛、對於目前的生活感受感覺無能為力、小事情容易激動憤怒、容易緊張神經緊繃、會有失落的感覺、會出現莫名其妙焦慮的感覺、覺得很沮喪、容易落淚、不知道為什麼容易與他人起衝突、對聲音光線過度敏感等身心反應項目上皆達明顯之差異。災害是指由外在環境的突然變動造成相當廣泛且嫌惡結果的情況(吳英璋,民88),本項調查結果顯示,災害造成的不同環境損害程度相當程度的決定了個人的心理反應。就此而言,災區學校的心理復健工作的確不應以「一視同仁」的公平、齊一之原則為圭臬,對於各校的輔導支援工作應審慎考量各校受損程度以及師生身心症侯反應,並就各校師生的輔導支援需求而為適當之規劃提供,對於受災損害程度較為嚴重的學校,除了校舍重新建築之外,亦應該提供更長期、深度的後續續復建輔導與諮商協助。

二、各級學校導師輔導支援需求

金樹人(民89)針對九二一震災後的心理復健工作之心理層面的做法,建議輔導人員應「在對方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為了解震災災區學校教師主觀需求,本研究亦進一步設計題項,調查學校導師的輔導支援需求,茲就各級學校男、女導師輔導支援需求項目人次及卡方檢定結果表列如表八,再就不同受損程度學校導師輔導支援需求項目人次及卡方檢定結果表列如表九。

復依填答者之題項反應計算各輔導支援需求總量,檢定不同性別,以及不同校級導師輔導支援需求總量之差異,結果如表八之一、表八之二所示。

 

表八  高中職、國小、國小導師災後各項輔導支援需求人次分佈及卡方檢定摘要表

 

 

輔導支援需求

國小

國中

高中職

全體

性別χ考驗

顯著性

校級χ考驗

顯著性

 

 

 

 

個別心理諮商

26

63

90

11

18

30

8

15

23

45

96

143

1.88

 

2.13

 

情緒支持團體

25

82

107

8

21

30

7

18

25

40

121

162

0.73

 

6.13

*

班級團體輔導

36

76

112

8

24

34

10

22

32

54

122

178

1.22

 

3.18

 

悲傷情緒治療團體

22

56

78

7

14

21

5

13

18

34

83

117

0.16

 

4.74

 

心理復健講習

30

105

136

9

30

41

13

21

34

52

156

211

0.88

 

5.76

 

個案研討

21

69

92

9

18

28

9

16

25

39

103

145

0.00

 

2.68

 

繪畫/遊戲治療

31

117

148

10

27

39

4

12

16

45

156

203

3.62

 

32.02

*

輔導資訊提供

42

134

178

14

46

61

20

27

47

76

207

286

0.07

 

4.28

 

攜手志工輔導

30

74

105

12

31

45

10

21

31

52

126

181

0.37

 

0.65

 

精神醫療轉介

15

36

51

5

16

21

4

8

12

24

60

84

0.04

 

1.40

 

課務代理

15

35

50

5

16

23

4

9

13

24

60

86

0.08

 

3.16

 

資料分析過程中,採缺失值逐項刪除方式,故各項樣本數略減於最大有效樣本總數。

 

 

 

表九  不同受災程度學校導師輔導支援需求人次分佈及卡方檢定摘要表

 

 

無影響

輕影響

部分嚴重

非常嚴重

合計

χ檢定

顯著性

個別心理諮商

5

41

67

24

137

1.31

 

情緒支持團體

3

43

83

29

158

3.89

 

班級團體輔導

8

47

87

30

172

1.46

 

悲傷情緒治療團體

3

30

59

20

112

1.44

 

心理復健講習

8

58

106

31

203

0.02

 

個案研討

3

39

81

18

141

2.91

 

繪畫/遊戲治療

7

53

100

35

195

1.94

 

輔導資訊提供

8

72

156

43

279

3.78

 

攜手志工輔導

4

48

98

26

176

2.32

 

精神醫療轉介

1

25

42

13

81

1.98

 

課務代理

1

21

43

17

82

4.10

 

合計

13

105

207

65

390

 

 

 

表八顯示,災區學校導師主要的輔導支援需求依次包括:輔導資訊提供(39.8%)、心理復健講習(29.4%)、繪畫/遊戲治療(28.3%)、攜手志工輔導(25.2%)、班級團體輔導(24.8%)、情緒支持團體(22.6%)、個案研討(20.1%)、個別心理諮商(19.9%)等。在輔導支援需求反應上,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導師們主要將需求焦點置於轉化在協助適應上的間接輔導支援上,而對增進個人的心理調適的個別心理諮商和情緒支持團體的需求比較則相對較低。震災初期,山搖地動,因地震所產生的驚惶與恐懼,如影隨形揮之不去,學校導師在害怕餘震不知何時還會發生之餘,一方面要面對重整家園的艱辛與痛苦,另一方面更要在焦急、倉惶的心情下,仍然回到校園帶領學童的學習與調適。其艱苦為難,不但使人感傷,更令人敬佩動容。在輔導支援需求總量上,男、女導師之間並無明顯差異,而國小、國中和高中職教師之間則有明顯差異存在。其中國小教師的輔導支援需求較高,而高中職輔導需求較低,而此一差異或可適切反映不同發展階段學生在震災中的心理傷害以及其相對的心理調適與輔導需求之不同。

三、受災學校導師災後認知與生理、情緒、行為症狀反應與輔導支援需求之關係

(一)災後生理、認知、情緒、行為症狀反應之相關

為進一步探討災區學校導師生理、認知、情緒與行為症狀反應及其輔導支援需求之關係,茲以全體817位樣本填答資料,統計災區學校導師之災後生理、認知、情緒與行為症狀反應與及其輔導支援需求總量,並計算各項總量間之積差相關,如表十所示。

     

依表十可知,導師災後各項身心反應總量間積差相關係數介於.64至.75之間,顯示導師災後各項身心反應之間存在中度以上之相關。一般而言,災害對個人所造成的傷害,可能同時出現在生理、認知、情緒乃至於行為等各個層面(鄧博仁,民88)。本研究發現或可初步引述以支持創傷後症侯群反應(PTSD)的理論建構。惟針對本項研究結果的討論,亦須注意自陳式量尺或檢核表難以克服填答者反應心向(response set)可能造成題項間高度相關的限制。

(二)災後生理、認知、情緒、行為症狀反應與輔導支援需求之相關

再就災區學校導師災後各項身心反應與輔導支援需求之相關而言,表十顯示災區學校導師災後生理、認知、情緒、行為反應與輔導支援需求之間存在中低度的相關,其積差相關係數介於.29至.37之間。表十之一、表十之二、表十之三及表十之四則顯示,高低災後身心症狀反應導師間存在明顯不同的輔導需求。要之,災後高生理、認知、情緒與行為症狀反應者其輔導支援需求皆明顯高低低症狀反應者。

 

 

 

 

 

表十之一

表十之二

表十之三

表十之四

 

四、受災地區學校班級學生的災後生理、認知、情緒與行為症侯反應

(一)           班級學生的災後出現的生理、認知、情緒與行為症侯反應

為進一步了解災區學校班級學生的災後身心症狀反應以及班級學生輔導支援需求,本研究復請班級導師針對班級學生身心症狀反應現況,填寫「災變經驗心理狀態檢核表」班級學生適用版本。計得五六七個學生班級資料,經逐項計算國小、國中及高中職等不同校級學生班級災後生理、認知、情緒與行為症侯反應出現次數,及百分比如表十一所示。


表十一 災區國小、國中、高中職班級學生震後症狀反應出現次數分佈要表

災後症狀反應

國小

303

國中

125

高中職

139

全體

567

生理症狀反應

失眠或整天想睡

48

35

40

123

睡眠時惡夢,甚至被驚醒,半夜易醒

116

27

35

178

常有頭昏的感覺

49

18

21

88

容易心跳加快

33

12

13

58

容易疲倦,有時呼吸困難或窒息感

17

12

14

43

會莫名其妙發抖

30

4

6

40

容易出汗,或冒冷汗、胃痛、消化不良

15

13

14

42

常常想上廁所

60

14

10

84

胃口不好、吃不下飯

59

16

20

95

口乾、偏頭痛

16

11

9

36

總生理症狀反應人次

206

65

79

350

認知症狀反應

對自己(人生)的未來感到悲觀

22

10

20

52

對親人的不幸感到自責罪惡感

4

7

6

17

覺得自己很可憐很不幸

35

10

8

53

對於目前的生活感受感覺無能為力

80

26

44

150

覺得很少人可以幫助我

23

18

14

55

對救災過程充滿憤怒與敵意

15

7

12

34

覺得沒有人可以依靠

13

10

13

36

總認知症狀反應

124

54

70

248

情緒症狀反應

小事情容易激動憤怒

69

18

16

103

容易緊張神經緊繃

108

31

42

181

會有失落的感覺

21

13

23

57

情緒空白冷漠不想去做什麼事

33

28

30

91

會出現莫名其妙焦慮的感覺

32

12

21

65

沒有理由的出現害怕恐懼

42

9

8

59

覺得很沮喪

19

7

15

41

容易落淚

19

10

8

37

一天之中常有情緒起伏現象

40

21

18

79

對很多事情失去興趣

37

16

14

67

談到地震會有情緒反應

136

30

31

197

總情緒症狀反應

225

79

86

390

行為症狀反應

注意力不集中

147

39

62

248

逃避上班上學

21

9

16

46

不知道為什麼容易與他人起衝突

34

17

4

55

時常想罵人

26

16

10

52

對聲音光線過度敏感

43

14

11

68

不想跟人來往

7

4

4

15

不想接受別人的協助

8

6

2

16

對事情對學生缺乏耐心

38

27

18

83

不想去談論與地震有關的情緒感受

50

18

14

82

不能回想起與災變有關的人事物

27

17

10

54

不由自主的一再想起地震的情形

81

37

20

138

出現依賴他人的行為

40

9

12

61

一再想起以前或其他可怕的個人經驗

35

7

11

53

想起死去的親友情緒即無法抑制

9

6

4

19

總行為症狀反應

216

82

84

382

資料分析時採缺失值採逐項刪除法,未填學校受損程度者略為缺失資料刪除,故人數合計略低於最大有效樣本人數。

由表十一可知,在導師的觀察中,震災後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災區學校學生班級出現「注意力不集中」(43.7%)以及「談到地震會有情緒反應」(34.8%)的身心症狀反應,亦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會有「容易緊張神經緊繃」(31.9%)、「睡眠時惡夢,甚至被驚醒,半途易醒」(31.4%)。

就國中小及高中職等不同層級學生班級而言,在國小學生班級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班級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談到地震會有緒反應」、「睡眠時惡夢,甚至被驚醒,半途易醒」以及「容易緊張神經緊繃」等身心症狀反應;國中學生較多「注意力不集中」、「不由自主的一再想起地震」、「失眠或整天想睡」以及「容易緊張神經緊繃」等身心症狀反應;而高中職學生則有近二分之一的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近三分之一的「對目前的生活感受感覺無能為力」和「容易緊張神經緊繃」、「失眠或整天想睡」等身心症狀反應的症狀反應。

總之,在班級導師的觀察中,學生明顯出現「談震色變」的身心症狀反應。其中,注意力不集中是明顯出現在災區不同層級學生班級的災後症狀反應,此外,國小學生亦較多直觀的情緒與生理症狀反應,而高中職學生更多出現「對目前的生活感受感覺無能為力」的症狀反應。

(二)           不同受損程度學校學生的災後出現的生理、認知、情緒與行為症侯反應

為進一步了解不同受災程度學校班級學生的災後身心症狀反應以及班級學生的不同,經逐項計算不同損害程度學校學生班級災後生理、認知、情緒與行為症侯反應出現次數,及百分比如表十二所示。表十二顯示,整體而言,學校損害程度達「部份嚴重」「非常嚴重」的班級遍出現較高比率的身心症狀反應。其中,有三分之二左右的班級平均至少出現一項行為症狀反應(70.6%)、至少出現一項情緒症狀反應(70.3%)和至少出現一項生理症狀反應(62%)。


表十二  不同受損程度學校班級學生震後症狀反應出現次數分佈表

 

災後症狀反應

沒影響

12

輕影響

113

部份嚴重

321

很嚴重

56

生理症狀反應

失眠或整天想睡

2

27

71

12

睡眠時惡夢,甚至被驚醒,半夜易醒

3

33

103

23

常有頭昏的感覺

2

20

52

7

容易心跳加快

0

11

34

7

容易疲倦,有時呼吸困難或窒息感

0

8

22

8

會莫名其妙發抖

0

3

26

4

容易出汗,或冒冷汗、胃痛、消化不良

1

14

19

4

常常想上廁所

2

16

47

12

胃口不好、吃不下飯

2

21

50

6

口乾、偏頭痛

0

8

15

8

總生理症狀反應人次

8

68

198

36

認知症狀反應

情緒症狀反應

對自己(人生)的未來感到悲觀

1

9

31

6

對親人的不幸感到自責罪惡感

0

6

9

1

覺得自己很可憐很不幸

1

10

31

8

對於目前的生活感受感覺無能為力

2

29

89

16

覺得很少人可以幫助我

0

14

34

6

對救災過程充滿憤怒與敵意

0

9

23

2

覺得沒有人可以依靠

1

9

16

6

總認知症狀反應

4

49

145

24

小事情容易激動憤怒

2

18

57

14

容易緊張神經緊繃

6

36

103

21

會有失落的感覺

1

10

36

6

情緒空白冷漠不想去做什麼事

0

10

53

14

會出現莫名其妙焦慮的感覺

1

11

36

9

沒有理由的出現害怕恐懼

1

13

33

7

覺得很沮喪

1

6

25

3

容易落淚

1

10

19

3

一天之中常有情緒起伏現象

0

16

43

8

對很多事情失去興趣

1

11

42

9

談到地震會有情緒反應

3

41

112

23

總情緒症狀反應

10

73

220

45

行為症狀反應

注意力不集中

2

39

148

33

逃避上班上學

0

11

23

4

不知道為什麼容易與他人起衝突

0

9

30

11

時常想罵人

0

6

35

4

對聲音光線過度敏感

1

16

32

6

不想跟人來往

0

6

5

2

不想接受別人的協助

0

4

7

5

對事情對學生缺乏耐心

0

9

58

7

不想去談論與地震有關的情緒感受

1

9

47

11

不能回想起與災變有關的人事物

1

8

31

5

不由自主的一再想起地震的情形

0

2

81

18

出現依賴他人的行為

2

14

34

7

一再想起以前或其他可怕的個人經驗

0

4

34

7

想起死去的親友情緒即無法抑制

0

4

12

1

總行為症狀反應

5

70

219

47

資料分析時採缺失值採逐項刪除法,未填學校受損程度者略為缺失資料刪除,故人數合計略低於最大有效樣本人數。

(三)  不同校級學校班級學生的輔導支援需求

再就各級學校及不同受損學校學生班級輔導支援需求項目人次,統計如表十三及表十四所示。

 

表十三  不同校級學校班級學生輔導支援需求次數分佈表

 

國小

國中

高中職

合計

個別心理諮商

5

41

67

137

情緒支持團體

3

43

83

158

班級團體輔導

8

47

87

172

悲傷情緒治療團體

3

30

59

112

心理復健講習

8

58

106

203

個案研討

3

39

81

141

繪畫/遊戲治療

7

53

100

195

輔導資訊提供

8

72

156

279

攜手志工輔導

4

48

98

176

精神醫療轉介

1

25

42

81

課務代理

1

21

43

82

合計

13

105

207

390

 

表十四  不同受災程度學校班級學生輔導支援需求次數分佈表

 

無影響

輕影響

部分嚴重

非常嚴重

合計

個別心理諮商

5

41

67

24

137

情緒支持團體

3

43

83

29

158

班級團體輔導

8

47

87

30

172

悲傷情緒治療團體

3

30

59

20

112

心理復健講習

8

58

106

31

203

個案研討

3

39

81

18

141

繪畫/遊戲治療

7

53

100

35

195

輔導資訊提供

8

72

156

43

279

攜手志工輔導

4

48

98

26

176

精神醫療轉介

1

25

42

13

81

課務代理

1

21

43

17

82

合計

13

105

207

65

390

    表十三顯示,在導師的觀察中,班級學生主要的輔導支援需求依次包括:輔導資訊提供(49.2%)、心理復健講習(35.6%)、繪畫/遊戲治療(34.4%)。此一結果與導師對提供給導師本身的輔導支援需求反應近似,顯示導師的確同樣採用「學生本位」或「學生須要復健輔導」的觀點,省視所可能存在的輔導支援需求。然而,在提供「輔導學生」的支援之外,我們仍須進一步對應考量導師本身的心理復健需求為何?

 

參、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旨在實徵了解九二一地震受災地區學生師生的災後身心症狀反應與輔導支援需求,以做為規劃提供輔導支援服務,以及實際從事災區學校師生心理復健與輔導實務工作之參考,茲就研究結果與發現,提出結論與建議如次:

研究結論

一、   震災初期,山搖地動,因地震所產生的驚惶與恐懼,如影隨形揮之不去,學校導師在害怕餘震不知何時還會發生之餘,一方面要面對重整家園的艱辛與痛苦,另一方面更要在焦急、倉惶的心情下,仍然回到校園帶領學童的學習與調適。其艱苦為難,不但使人感傷,更令人敬佩動容。

二、   災區學校導師的主要身心症狀反應包括:睡眠時惡夢,甚至被驚醒(27.9%)、半夜易醒、容易心跳加快(13.8%)、常有頭昏的感覺(13.1%)等生理症狀反應;對於目前的生活感受感覺無能為力(29.7%)的認知症狀反應;容易緊張(25.8%)、會有失落的感覺(15.3%)、會有莫名其妙焦慮的感覺(14.2%)、談到地震會有情緒反應(25.5%)等情緒症狀反應;以及注意力不集中(15.7%)、不由自主的一再想起地震的情形(20.0%)等行為症狀反應。

三、   女性導師在災後生理症狀反應、情緒症狀反應和行為症狀反應出現總量皆明顯高於男性導師,惟在認知症狀反應上兩性並未見明顯差異。其間,女性教師明顯比男性教師在災後更多出現睡眠時惡夢,甚至被驚醒,半夜易醒的反應,容易緊張神經緊繃、覺得很沮喪、容易落淚、對很多事情失去興趣、談到地震會有情緒反應、逃避上班上學、出現依賴他人的行為等等的身心症狀反應。

四、   不同校級導師除了在常有頭昏的感覺、常常想上廁所、口乾、偏頭痛、對自己(人生)的未來感到悲觀、覺得很沮喪、一天之中常有情緒起伏現象、不能回想起與災變有關的人事物等反應的出現仍有零星的差異外,在生理、認知、情緒和行為等四類災後症狀反應的總量上並未見明顯差異。

五、   不同受損程度學校導師在生理、認知、情緒和行為等四類災後症狀反應總量的確存在明顯差異。整體而言,學校受損程度愈嚴重其導師的災後身心症侯反應總量亦愈高,尤其是在:容易心跳加快、容易疲倦,有時呼吸困難或窒息感、胃口不好、吃不下飯、口乾、偏頭痛、對於目前的生活感受感覺無能為力、小事情容易激動憤怒、容易緊張神經緊繃、會有失落的感覺、會出現莫名其妙焦慮的感覺、覺得很沮喪、容易落淚、不知道為什麼容易與他人起衝突、對聲音光線過度敏感等身心反應項目上皆達明顯之差異。

六、   災區學校導師主要的輔導支援需求依次包括:輔導資訊提供(39.8%)、心理復健講習(29.4%)、繪畫/遊戲治療(28.3%)、攜手志工輔導(25.2%)、班級團體輔導(24.8%)、情緒支持團體(22.6%)、個案研討(20.1%)、個別心理諮商(19.9%)等。顯導師們將輔導擊援需求焦點轉化置於協助適應上的間接輔導支援上,而對增進個人的心理調適的個別心理諮商和情緒支持團體的需求比較則相對較低。在輔導支援需求總量上,男、女導師之間並無明顯差異,而國小、國中和高中職教師之間則有明顯差異存在。其中國小教師的輔導支援需求較高,而高中職輔導需求較低,而此一差異或可適切反映不同發展階段學生在震災中的心理傷害以及其相對的心理調適與輔導需求之不同。

七、   導師災後各項身心反應總量間積差相關係數介於.64至.75之間,顯示導師災後各項身心反應之間存在中度以上之相關。本研究發現或可初步引述以支持創傷後症侯群反應(PTSD)的理論建構。惟在研究結果的推論上,亦應注意自陳式量尺或檢核表難以克服填答者反應心向(response set)可能造成題項間高度相關現象對研究結果的影響。

八、   災區學校導師災後生理、認知、情緒、行為反應與輔導支援需求之間存在中低度的相關,其積差相關係數介於.29至.37之間。而災後高生理、認知、情緒與行為症狀反應者其輔導支援需求皆明顯高低低症狀反應者。

九、   在班級導師的觀察中,學生明顯出現「談震色變」的身心症狀反應。震災後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災區學校學生班級出現「注意力不集中」(43.7%)以及「談到地震會有情緒反應」(34.8%)的身心症狀反應,亦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會有「容易緊張神經緊繃」(31.9%)、「睡眠時惡夢,甚至被驚醒,半途易醒」(31.4%)之身心症狀反應。其中,國小學生亦較多直觀的情緒與生理症狀反應,而高中職學生更多出現「對目前的生活感受感覺無能為力」的症狀反應。

建議

一、災害初期,災區學校師生各種災後身心症狀反應或幽或顯,協助者應秉持「伴隨比輔導重要,情緒接納比情緒指導有用」的原則尊重及接納師生的身心症狀反應。靜默地陪伴一旁,有時言語聲音更有安撫之功能。協助者可以多傾聽師生的災變經歷,接納他可能有的身心反應;引導他多表達心中的傷痛,包容不斷的哭泣;留意他的行為,過度活動或突然停止一切活動都可能產生意外;協助他們日常事務的進行(例如,課業的教授和學習),若提供的關心和協助遭拒絕不要介意;有時他想一個人獨處靜一會兒,可尊重他的選擇,但得過一會兒去探視一下;身體如有不適的情況,協助及早送醫;如有心理問題,轉介到專業的心理諮商、治療機構、或者立刻代為聯繫。

二、                  在輔導支援服務中宜注意災區師生的失落心理反應。失落心理反應中的失落情緒流露本身可以是中性而沒有危險性;失落經驗心理反應的危險因子在於無力感與內向攻擊(罪惡感)。兩者和事件歸因或解釋風格有密關係。以解釋風格或歸因理論架構,協助受災師生監控其災後認知症狀反應,有助其個人自傷危機事件之預防與調適。

三、提供災區學校師生切合需求的協助。一般而言,失落者需要的協助並不應侷限於哀傷輔導與治療。協助者可以考慮下列的服務:1.危險因子的評估與監控;2.真正的分憂解勞災區學校教師的兩個角色之外的需求,有的時侯只是要有人幫忙打理一些瑣事,讓自己「療傷止痛」或者喘口氣,順便看顧動亂不安的安庭;3.生活事務的代理,以便讓失落者回復生活常軌;4.失落者有些時侯真的只是想要靜一靜,或有人陪著。事實上,哀傷輔導並不是失落者第一時間中凸顯的需求。返景自照,我們知道心理求助是需要有所準備的。就此而言,協助者應更深入體會疲於接受輔導的災區師生拒絕輔導的心理意義。受災地區學校師生的心理復健輔導是一個長期艱巨的工程,要以更長期的觀點來面對失落者的心理復健。

四、災區學校教師所做的因應與努力應予肯定、表彰。震災期間,因地震所產生的驚惶與恐懼,如影隨形揮之不去,在恐懼餘震不知何時發生之餘,災區學校教師一方面要面對重整家園的艱辛與痛苦,另一方面更要在焦急、倉惶的心情下,回到校園帶領學童的學習。教育主管部門除了結合學者專家為災區學校師生提供心理復健與輔導支援服務外,對於災區學校教師的奉獻與努力,更應予以肯定、表彰。

五、在震災後的心理調適上,災區師生應勇於表達情緒,不必隱藏自己的感覺,也不要刻意避免談論發生的事,並可以讓你自己成為關心他人的一份子;儘可能繼續手頭上的事情,使生活盡量維持正常。研究小組亦願意鼓勵災區學校教師更深入探尋個人所須要的心理復健協助。

六、在後續輔導支援服務中,輔導支援人員宜深入體察受災學校教師實際的身心症狀反應,並尊重受災學校教師的身心症狀反應的個別性(金樹人,民89),以關切教師的身心反應和調適做為輔導支援服務的起點。

七、兩性身心症狀反應呈現差異的現象,顯示男性情感內歛的情緒特質,以及在危急情境中男性更要扮演「堅強的支柱」的傳統文化形塑。然而,危難當前,血肉軀體豈能不有所感懾;增加個人對身心反應的覺察,並調整男性性別角色偏執,應有助於男性創傷身心症狀的適應。

八、在提供國小、國中和高中職學校教師心理復健與輔導支援服務時應顧及不同校級導師的身心症狀反應差異之現象。

九、災害造成的不同環境損害程度相當程度的決定了個人的心理反應。就此而言,災區學校的心理復健與輔導支援工作不應以「一視同仁」的公平、齊一之原則為圭臬。對於各校的輔導支援工作應審慎考量各校受損程度以及師生身心症侯反應,並就各校師生的輔導支援需求而為適當之規劃提供,對於受災損害程度較為嚴重的學校,除了校舍重新建築之外,亦應該提供更長期、深度的後續續復建輔導與諮商協助。


參考書目

何長珠(民88):創傷後症侯群的心理歷程與因應。台灣省高級中等學校輔導通訊,59期,19-22頁。

金樹人(民89):九二一震災後的心理復健工作。理論與政策十四卷第一期,87-102頁。

吳英璋(民88):災變後的心理反應。載於鍾思嘉主編:災後學校心理教育與輔導手冊(25-32)。台北市:教育部訓育委員會編印。

教育部(民88a):教育部九二一大地震災區校輔導(心理復健)工作計畫,台八八訓三字第八八一一九八九八號函

教育部(民88b),函請成立教育部學生輔導支援中心。台八八訓三字第88120460號函

蕭文(民88):教育部學生輔導支援中心工作計畫。專案業務文件,未出版。

鄧博仁(民88):地震災後心理創傷:認識與處理。台灣省高級中等學校輔導通訊59期,23-26頁。

蔡永新(民88):大學男生性別角色衝突與求助態度之相關研究。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

Scott, M. J., & Strandling, S. G. (1992). Counseling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London: SAGE publication .16 Walsch, N.D.,與神對話,台北:方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