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災後的心理復健-學生個別談話的要領與注意事項

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 林杏足

從來沒有一個時刻, 全國人民是如此需要心理復健, 大家共同經歷了一場罕見的天災, 大家也共同為亡者, 傷者, 及家園殘破的景況感到悲傷與難過。
但對身陷災區的學生, 這樣的心理創痛更是真實直接及深遠的!我們的孩子目睹災難的發生, 郤無法理解為何會如此; 孩子也由大人那裡看到驚恐, 害怕, 慌亂; 孩子可能迫離開家園, 或是經歷到失去父母, 親人保護。出現壓力後反應並不相同, 有的孩子會出出現類似適應不良的行為, 如哭鬧害怕, 睡眠困難, 注意力不集中, 或是憤怒攻擊的行為; 有的則是迴避感覺, 感到麻木。雖然這些反應是可以預期的, 但更積極地提供危機介入及持續心理健復, 方能協助學生走過創傷。

晤談要領
要協助學生走過創傷, 老師們在個別談話時可以掌握下列要領:

  1. 留意孩童情緒負載過重的指標並觀察行為反應持續的期間, 以便區辨那些孩子需要進一步個別談話, 那些孩子需要及早轉介精神科。
  2. 並容忍學生超乎尋常的行為及情緒反應。
  3. 給予心理支持及再保證。較密集地談話, 陪伴他, 讓孩童知道他是安全的, 被保護的, 可以用握手, 身體接觸的方式讓孩童感受你的關愛與支持。
  4. 幫助孩童有機會談談這些災難與經驗的感覺及情緒, 同時也可分享你的感覺, 不要怕孩子看到你的悲傷和眼淚流; 同時也讓他知道他的感覺是正常的。回想災難過程, 哭泣, 述說內心的感受是很好的情緒渲洩方式。
  5. 探索孩童對災難事件的知覺, 留意並更正錯誤的解釋並回答問題。探索的焦點不在「它為何會發生在我身上?」, 而是「它是如何(怎麼)發生在我身上?」。通常, 我們很難也無法回答「為何(why)」, 但我們可以對「如何(how)」是有答案的。
  6. 允許孩子哀悼或追念他的失落, 不管是一個玩具, 他的寵物, 他的家, 或某一個人, 都讓他盡量地談, 一再重複地述說, 對孩子了解及處理他的失落, 有莫大的幫助。
  7. 每一個孩子因應重大壓力及處理哀傷的方式都不一樣, 不要告訴孩童「應該有什麼樣的情感」或是「應該要做什麼, 應該要怎麼樣?」。可以誠實提供正常化的資訊「所有的感受與想法對於創傷的壓力與悲傷都是正常的」(詳見另頁單張)。
  8. 留意孩童過度的自責與罪惡感, 並注意自殺的警訊以及時轉介。

注意事項

  1. 教師與學生接觸前, 應對創傷後壓力反應有所了解及心理準備。
  2. 亦應做自我照護的工作, 與工作團體隨時保持連繫, 相互支持並適時尋求支援。